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由于自然、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加大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新思路、新机制。应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应大力推进中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西部地区自身也要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世纪之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梯度推移战略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实现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推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加快非国有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加快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两步回归法,建立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制造业区际关联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可通过区际前向关联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具有赶超优势。该结论表明,增强区际前向关联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区际前向关联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文章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中西部地区则递次减少。这种外商直接投资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二元结构保持一致,且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东道主生产效率的假设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成立,在中部地区不成立;外商直接投资扩展东道主生产边界的假设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不成立,在中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章以新设计的一套反映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的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区域间地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且内部不平衡问题相当严重。所应采取的对策是:中西部地区应用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应发挥其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各地区还必须切实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7.
软环境是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是指诸如政务、政策、文化、法律、舆论、思想观念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它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赖以依托的非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有时也具有决定性。中西部地区要想站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当地软环境的发展建设情况,只有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建设软环境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才能真正带动当地发展。研究中西部地区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的保证吸引外来投资,更能够化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也更能够促使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与中西部经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要尽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推动中西部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泉,民营企业是增加中西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经济是解决中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民营企业能创造大量税收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推动国企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市场的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崛起,缩小与东部差距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发展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二十年经济目标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大力开发之后,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和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距离越拉越大。问题处在哪里呢?让我们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及中西部地区的优劣的分析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政策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地区经济差异时,本选择了八个有代表性的相对指标,对1990年和1998的地区经济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将全国各地区分为五类,对地区经济差异进行了动态分析后,章认为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落后地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开发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工业一体化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天然气工业资源的主要富集区(约占陆天气然气源的75%),加快中西部天然气工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在对我国中西部六大天然气田的工业储量、消费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实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工业和“下游”消费利用一体化经济建设的条件、机遇以及天然气工业企业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足,而资本相对不足甚至绝对不足。通过有效引进外资,解决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量困置的问题,达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形成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会加速。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西部地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研究和探讨我国中西部旅游业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的“断层危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或级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等制约因素。政府应实施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养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考察我国不同地区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新古典增长函数,运用我国1993至2006年数据测算了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散点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区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表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不同是引起地区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影响作用不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键是发展民营经济。目前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尚未形成真正适合民营企业正常运作投资环境;二是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推动机制;三是资本市场不完善,资金严重缺乏;四是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五是人才市场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中西部地区在今后经济发展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作用;三是拓宽融资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的非农人口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核心,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大规模的生存性需要的人口流动,还包括结构分化的经济性迁移。关注城市中的非农人口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需要进行导入的方式设计和导入对象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地区经济发展受对外开放程度、企业结构、投资力度、发展战略等因素影响。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对外经济工作的水平,加大投资及其管理的力度。加快国有企 业调整与改组的步伐,切实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软硬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在利用日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日本对华投资与其对华贸易规模不相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加谨慎;中国将与东亚国家为争取日资而展开激烈的竞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加大吸引日资的力度;二是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三是要对日资加强产业投资导向;四是要引导日资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城市的非农人口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核心,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大规模的生存性需要的人口流动,还包括结构分化的经济性迁移.关注城市中的非农人口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需要进行导入的方式设计和导入对象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