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政府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的基础和关键,而法治形象的好坏高低更是评价政府法治的标准.县级政府的法治建设在我国整个法治政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第三方"为主导的政府法治形象测评探索,在法学家和法律研习者,以法律人的特殊立场和眼光去观测政府的法治状况,有着实践性强、专业性高、公平和创新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很难构建高素质的法治国家,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只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所期望的规则,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所形成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维护个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从我国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法治提供环境、体制、机制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仅仅处于"科技法制"状态,离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科技法治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科技制度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统一起来,推动"科技法制"走向"科技法治".  相似文献   

4.
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lO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发布,是国务院贯彻执行宪法的重大举措,充分表明国务院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定决心,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用法学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创新社会中的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治理、科技支撑与法治创新》(朱庄瑞、解永照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探讨了新形势下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治理优化、法治建设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该书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要求与目标出发,深入分析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治理实践中的科技需求,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以及法治创新在科技支撑下如何维护社会稳定等,为科技创新支撑下的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提供参考建议。该书具有以下3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领导中央苏区法治建设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整个政法工作的法治实践过程中,董必武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他提出: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围绕中心任务、突出重点;法治建设为经济服务必须健全法制、完备机制;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如何理解和贯彻法治政府理念,并使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真正切实可行,人本途径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政府行为,从人本法治观念、人本法律制度、人本体制和人本程序四个角度构建建设我固法治政府的人本途径,既切合法治关切人本的本质内涵,也有利于于融洽政民关系,从而使得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合法性基础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层面来讲,在我国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本文针对这种影响,就当前如何更好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一些分析,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前提下,地方政府治理对于科技创新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民生服务水平、法治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快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扩大民生服务支出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农村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败,关系到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农村的民主和法治建设问题。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农村法治的现状及滞后的原因,进而对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路经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和重建、法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个阶段.文章认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进一步阐明新农村法治建设方向;在重点剖析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困境的前提下,探索推进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期待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法治意识是促进还是约束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呢?在美英等国纷纷促进本国FinTech创新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事关中国金融全球崛起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依据挑战/威胁、冷/热系统两大心理学理论,基于2009—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研究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法治意识水平与FinTech创新数量、质量之间均为倒U型非线性关系,过弱或过强的消费者法治意识均不利于FinTech创新数量、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保护消费者时,应当遵循适度原则。进一步分析发现,消费者法治意识还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和研究机构建设、信贷缺口,间接影响FinTech创新数量。最后,本文就促进中国FinTech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文精神是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法治机制是我国当代人文精神建构的必需机制。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立法体现人文思想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并提出笔者对加强法治机制在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建构中的作用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一雅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5):76-77,100
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着法治建设表层化问题,表现为注重外部形式的法律条文和制度建设,轻视法治理念建设,这阻碍了法治建设的实质进展,笔者从文化、经济、政治三角度分析了法治建设表层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克服法治建设表层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高校法治教育创新是法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法治教育创新,要转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并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创新到教育环境净化,切实推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刚庆 《江南论坛》2006,(12):35-36
建设法治江苏,是江苏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去年以来,无锡市滨湖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区,突出机关,创新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表明,抓住机关法治建设,就是抓住了法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前,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的关键,就是推进政府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法治型服务政府”的提出,为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建设法治型服务政府,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政府法治建设,健全现行的《行政许可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和现代财政制度,将“法治GDP”纳入政府的政绩评价体系;一手抓政府服务质量建设,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