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钱”撞击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锐 《企业研究》2005,(2):8-12
1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正蛰伏在中国金融市场大门之外——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语惊四座;中国大陆涌进了高达400亿美元的“热钱”——香港经济学家郎成平大声疾呼;在中国大约55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中,足有1000余亿美元是“热钱”——国内外汇专家齐声呐喊;决不会放过任何破坏外汇市场秩序的行为和迹象——央行高官凌厉警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在传递着同一种可能:几乎大多数国际投机家在梦想着今年的某个时候,手拿香槟,满脸欣狂,来欢庆中国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2.
《数据》2008,(8):7-7
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7月21日,三年的汇率改革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1%。人民币升值使我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的三重贬值压力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05,(22):37-3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起因:中国经济消费增长过慢、内需不足,而贸易顺差却一直在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完善。 时间:2005年7月21日 聚焦: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影响力:人民币升值直接推动了基金广泛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造成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有很多,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将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的这几年中,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幅度远远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本身,而是相对于美元贬值而言是升值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所面对的利益关系,可能比我们表面所看到的要复杂。要想通过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来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趋势     
《东方企业家》2004,(12):26-26
全球万亿美元豪赌人民币升值;西方制药公司将研发外包中国;中国从“工厂”转向“市场”;敲响美国“后门”,中国拉美展魅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民币升值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币短期内的大幅度升值会侵蚀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有甚者会使出口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目前,这种效应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型出口企业中已经显现。在当前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衍生品本应成为企业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是100美元兑换人民币827.65元,之后中国开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不断升值,2007年8月10日达到100美元兑换人民币756.98元,两年间人民币升值8.5%,中国出口企业明显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促使我们要积吸采取应对措施化解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市场视角: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较上一年度有明显增加,当前人民币汇率更是呈现"加速跑"的态势.继2006年11月27日突破1美元兑人民币7.85元关口之后,12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大幅上涨,升破7.83关口,报7.824.这意味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3.5%.2006年11月以后,人民币汇率已10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累计升值400个基点.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经济统计》2006,(4):42-43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8%;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超过1.5万亿美元;53国已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公关行业营业额超过60亿元……  相似文献   

11.
韩民  赵杰 《价值工程》2010,29(22):25-28
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是许多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得到的认识。随着我国的外贸连年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大量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人民币汇率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近年来西方政界与学术界屡屡以中国贸易顺差为由要挟人民币升值。而实际是欧美人以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幌子想要中国通过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来为金融危机买更多单。然而人民币是否真正存在升值压力,我们通过实际测算一下来得出结论。本文依据利率平价理论,构造出一种估计货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压力的方法,并运用升值压力指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进行了检验,得出人民币对美元确实存在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要货币波动现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参照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走上了波动之路。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从8.2765元/美元升值到了6.8271元/美元,3年对美元升值21%以上。直到如今,人民币升值问题仍然备受关注和引人热议。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也感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研究,如近期怎样看待和应对人民不升值问题;远期如何看待和应对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之后的汇率波动问题。本文从汇率波动的角度,通过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汇率波动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看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期,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再度升值,跟美元挂钩的港币也再次大幅贬值,港元对人民币现钞价首次跌破0.8元关口。每100元港币兑人民币的报价首次跌破80元大关。赴港"血拼"也成为网上讨论区的热门话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从今年5月份以来出现了贬值,但9月份以来又出现快速升值,让很多人看不明白。本网特约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点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官司     
《中国企业家》2008,(8):22-22
人民币汇率破7;次贷损失或近万亿美元;香港首季IPO缩水五成;保险公司大举抄底基金;“地价股价对赌”面临崩裂;平安三线布局PE;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19日至今,随着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政策的出台,人民币对美元重新进入升值空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68277降至2011年7月末的6.4495。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54%。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美国财长斯诺访问中国,与中国当局讨论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备受各界关切。人民币升值议题受到高度关注,主要外部压力来源有二:一是中国拥有大量国际收支顺差。二是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中国自1994年起便采取盯住美元的实质固定汇率政策,维持1美元对8.28人民币的汇率。根据美国经济学者的计量分析,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20%。人民币升值面对国际压力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美元的贬值,将造成采用单一盯住美元固定汇率的人民币也出现贬值,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3.2万亿人民币(折合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9万亿人民币(折合4658亿美元).增长  相似文献   

18.
张延陶 《英才》2015,(1):112-113
尽管黄金的下行仍未停止,保尔森却始终坚信黄金将帮助他收复失地,为此他也付出了不断赔钱的代价。1994年,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内挤着数家对冲基金公司。对冲基金的名头虽大,但这间公司人数不过两人——保尔森和他的助理,经营着规模不过200万美元的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Co)。苦心经营了6年,保尔森的对冲基金资产终于增长了10倍,然而这一成绩在当时的华尔街可以忽略不计。但随后的10年,保尔森开启了封神之路,在每一次经济灾难中,他总能独善其身,甚至赚的盆满钵满。"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物价持续飞速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人们越来越觉得自己手中的"资产"蒸发的越来越快,如何在此大环境下对冲通胀、规避风险,如何实现通胀压力下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要想实现资产的保值甚至增值,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财方式。本文通过重点阐述股票,基金以及黄金等产品的特点说明增值类资产的投资问题,提出相应的资产组合配比,以尽量实现资产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前言2005年7月20曰,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次日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而升值之前的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8.18元人民币。换言之,每单位人民币即时升值:l/8.1卜懈.28=0.123305一().120773=0.002532.升值幅度为0.002532/0.120773=2%。7月21日宣布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是调整基准利率、人民币升值2%;二是改变了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机制,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