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科学技术成果反映出来的。科学技术成果集中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首先就必须考察科学技术成果的性质和作用。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正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研究有关科学技术的其他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的信息需求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准确、全面地利用信息资源。在复杂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的现实世界中,信息的地位和作用逐渐突出,现代企业要想在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全面收集和有效利用信息应是企业的工作重点。一、企业信息需求的内容企业信息需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如人口信息、生活水平、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运输、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动态、国外经济发展动态等方面的信息。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正> 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科学技术也包含科学管理技术。为了使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经济效益,使人们合理地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政策,就必须对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定量估计。也就是说要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或部门的经济发展究竟有多大贡献,这样就能够来衡量企业或部门的生产技术发展的平衡性、经济性和策略性。笔者应用技术经济分析计算原理,并参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洛通过  相似文献   

4.
<正> 特区经济建设应以工业为主研究特区工业发展战略问题,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工业在特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这又得取决于特区所选择的总体经济模式。特区要建设成为技术的、知识的、管理的和对外政策的“四个窗口”,成为对外对内经济两个幅射“扇面”的枢纽,就必须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而先进的工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  相似文献   

5.
蓝必华 《经济前沿》2006,(9):I0016-I00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是空前的,日益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使社会经济增长,而且使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带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成为第一生产力。以现代科技为制高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一大潮流。科技竞争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关键。一个国家的强弱及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一、科研成果经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科研成果是指一种研究课题或项目,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设计试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学成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研成果是科研劳动的结晶,是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中央提出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表明科技的重要性。科研成果的经济评价,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国家可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各项技术政策;科  相似文献   

7.
今日的世界是信息社会,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可以胜人一筹,在信息时代,产品的价值不再只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组合,必须加上信息的作用,信息已成为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样,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现代化的概念和目标 根据权威专家概括,现代化是指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武装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使之得到全面和根本的改造,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赶上、接近或超过当代世界先进水平。根据现代化的概念,我们可以引申出农村现代化的概念。所谓农村现代化就是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武装农民,用现代技术装备、管理手段武装和改造农业生产和各行各业,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和农民的生活质量赶上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农村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国家要从发展中状态进入经济发达的行列,首先必须考虑科学、技术、管理、教育几大战略问题。达是因为,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发展工农业;工农业的发展,需要用科学技术去开发;而要使科学技术为工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必须重视管理;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管理,归根到底要看人的素质,因而实际上是教育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上的竞争,还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成败;这一切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又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国家将沿袭已久的最高层次计划——国民经济计划,正式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由此,社会发展工作被列入与国民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科委从科学技术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并促进社会发展,提出了从理论到实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观点和手段,有步骤地探索或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雏形,并通过选择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发展试点,科学地对区域性社会中带有综合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探索,寻求并解决经济以外的各种社会现象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整个社会人口、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前提条件,保证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以探索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转变的关键性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必须建立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还没有调整过来,各方面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是关键,必须进一步抓好经济调整工作。积累和消费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比例关系,各种比例关系能否调整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否调整得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是人类进行高效率、高效益、高速度的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过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不竭的源泉,而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欠们全民族整体的创造意识,激发国民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现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极其尖锐、极其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因为,无论从国内国际形势或是从我们的根本任务来说,都需要高速度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与投资选择张仲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调查部副主任)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提高并实现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重要支柱。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靠科学技术。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个...  相似文献   

17.
矿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其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 具十分重要作用。随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矿产资源在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发资源才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论述,对落后的金属采选方法及简陋尾矿和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金属矿产特点确定了勘查工作发展方向及新技术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的教育单位。学校也是一个事业单位,其主要经费是由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通过教育经费拨付的。学校培养人才,直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程度,取决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教育投资是开发人的能力,促进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因为教育在国民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更加显著。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逐渐居于首要位置。其最大特点是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向生产的转移。而长期以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直是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科技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大高于我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巨大成就之一的计算机的应用与推广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发展计算机技术,大力进行计算机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