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是制度演化分析的两种范式,本文对分别对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在制度演化方面的现有研究做出概要性的述评的基础上,对两者做了详细的比较,在制度研究方面,尽管两种范式从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制度演化,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两者在内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及多重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演化主要通过处于小生境中的“企业”、“市场”及“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自组织作用而完成。企业演化本质是知识进步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的趋势。由于环境被分割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一个多重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4.
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近年来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环境管制降低企业竞争力,修正学派则认为环境管制有利于企业创新,使企业受益于“创新补偿”和“先动优势”,从而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有限理性、多样化、随机因素和时间等基本假设出发,认为以组织能力为核心的动态演化观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看企业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假设为前提,企业作为一种抽象,其内部的经济性质被忽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对企业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及企业“规制”特性。企业能力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从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互补性活动和资源依赖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企业的性质,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视角,发掘了企业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整体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虽然经济法学界在研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分歧很大,但是不同学者总结出的基本原则中大多都有关于效益或效率的基本原则,只是在具体用语上有所差别。社会整体效益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对“效益”及“效率”的语言学和经济学分析,因为“效益”及“效率”最早来源于经济学中。社会整体效益原则对经济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基本原则在国有企业法、反垄断法和宏观调控法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 1 998年以来经济学和认知科学交界处的三个基本概念 ,它们来自代数学“格论” :(1 )“概念格” ,这是代数理论在“观念拓扑”及“知识表达”方面的运用 ;(2 )“互补性” ,这是格论在不完全竞争博弈、技术扩散、网络现象、学习过程等的运用 ;(3)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这是在三类“不动点定理”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在人工智能“归纳推理”、逻辑学“谓词演算”、语义学及“知识表达”、经济学“互补 (或互替 )策略博弈”、网络理论“模型检验”、计算理论“收敛与逼进”算法等方面 ,正日渐成为基础性的定理之一。“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1 )“观念”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成为物质生产及其效率的决定因素 ;(2 )“知识”在收益递增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互补性 ;(3)新古典经济学的以“凸性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在收益递增经济现象面前显得格外无力。“概念格”理论 ,作为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 ,对于知识的经济学研究极端重要。本文对上述三个基本概念的讨论 ,将以知识的经济学研究为贯穿始终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3R为原则,实现资源再循环。从2003年开始,吴季松以3R为基础提出了新的5R原则。这两种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同,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学体系并未建立。不同的学者,选择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循环经济学,但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他们没有触及到循环经济学的本质。循环经济学对学术界来讲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学者谭根林经过8年的研究,从一个新的逻辑起点、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构建了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循…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对传统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研究关注传统企业在数字技术发展下的演化路径和新的模式,但鲜有文献从组织内知识转移方式转变的角度关注这种结构变革触发的组织秩序变迁。知识转移方式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经过“设施搭建”“知识搬运”“关系脱嵌”“权力下渗”的系列过程,影响了组织秩序的生成,使其呈现出知识中心化、管理原子化、扩散开放化的特征,最终达致“流动”的稳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数字化技术下知识转移方式变革的结构化模型,以作为组织活动之一的知识转移为例,分析了数字技术对传统企业变革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商业实践,讨论了这种结构化过程所带来的更为深层次的组织秩序重构。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组织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资源无疑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文章从知识的内涵出发,尝试着对知识资源的定义加以阐述,创造性地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知识资源与传统经济资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点,从而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用演化经济学的生物隐喻的方法,在分析了市场选择的内涵、作用以及在市场的“自然选择”下企业的适应性学习行为等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企业成长框架。  相似文献   

12.
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演化经济学”(又可译为“进化经济学”),是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步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不满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范式和过度的数学形式主义,试图为整个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重新定向。到目前为止,“演化经济学”并没有产生出一致公认的代表性理论,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纲领,对于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有着不可轻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是构建理论的基本指导原则。近年来,一方面,演化博弈论的研究以及演化博弈论在经济学的应用成为国外学术界热门的研究领域,演化博弈论也成为经济学的前沿方法论;另一方面,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正成燎原之势,甚至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标签,许多经济学分支和流派都声称其方法是"演化的"。这导致一些学者将演化经济学方法论与演化博弈论相混淆。其实两者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者的对立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本文以演化经济学的立场,对演化经济学方法论与演化博弈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许多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每当论及消费者偏好及无差异曲线时,作者通常会沿用“左脚鞋”与“右脚鞋”作为完全互补性商品的典型例证。如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作者又再一次告诉人们,“左脚鞋”与“右脚鞋”是完全互补性商品。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鞋子的时候,其偏好反映了消费者所关心的仅仅是成双成对的鞋,即拥有多少双鞋子,而不会去单独地关心一只“左脚鞋”或一只“右脚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互补性知识的利用已经被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甚至核心竞争力。本文将知识互补性引入具有专业化分工经济和协调费用的经济体,利用杨小凯和黄有光开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超边际分析,由此得出三个命题:若企业内岗位间知识互补性程度、互补性知识积累程度和互补性知识协调效率足够高,则企业利用互补性经济的收益大于不利用的收益;互补性经济越明显,经济体的雇员-雇主人数比越大;当互补性经济明显时,与未利用互补性经济的企业相比,利用互补性经济的企业将有更高的工资/产品价格比。进而指出,为了利用互补性知识,发挥互补性经济,企业需要将锥形组织形态转变为扁平组织形态,同时创造有利于提高协调效率的组织环境。而企业间的互补性知识则需要拥有互补性知识的企业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高级知识社会,传统线性创新范式逐渐演化为以“三重螺旋”、“四重螺旋”、“五重螺旋”为典型模式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范式。创新范式不断演化为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提供了适应性情景,模式1知识生产范式开始向模式2 和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模式1到模式2和模式3知识生产范式的转型,对大学学术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核心教职”和“终身教职”开始走向“跨界就业”或“多重就业”。  相似文献   

17.
《经济评论》2007,(4):86-91
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挑战者,演化经济学代表了回归真实世界和倡导连接性分析的思潮,但迄今为止,它尚未形成一个可替代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当前,演化经济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明显的困境,如缺乏价格理论、分析框架不统一等,演化经济学将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寻找合适的工具,完成自己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制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别从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哈耶克的社会演化理论、博弈论和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对制度需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其次从实证入手,分析了企业在何时以及为什么会遇到制度的瓶颈制约。最后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制度对企业员工具有保障和激励作用,对企业系统具有减少混乱度、降低管理成本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演化理论的嬗变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轨问题本质上是经济政治诸社会领域互动的问题 ,“中国的转轨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动力学”。本文从人类理性范畴不断拓展角度 ,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嬗变过程 ,认为经济演化理论中的演化经济学与新社会经济学很可能成为主导 2 1世纪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两种范式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可望整合出一种研究制度演进问题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贫困的复杂性要求贫困研究突破学科界限走跨学科融合的集成创新之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在贫困研究维度、研究方法和减贫主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且互补性强。跨学科融合和集成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难以胜任新时期减贫实践的需要。在系统评述贫困研究的多学科差异、融合和集成创新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集成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社会排斥分析框架、脆弱性分析框架和地理资本贫困论等现有研究成果的“人—业—地”综合贫困分析框架的构想,该分析框架实现了贫困研究“个人主义”和“结构主义”两大传统范式的有机整合,为新时期综合贫困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