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皓 《西南金融》2012,(2):47-49
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主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多轮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及乡镇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如何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加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衡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存在的潜在风险,本文提出了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并选取安徽省77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评估数据,检验评估体系的评估效果.结果 表明,构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  相似文献   

3.
张强 《海南金融》2016,(10):32-36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底推出了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立了全面、弹性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本文分析了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意涵,从反周期性、反风险传播与扩散两个维度阐述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工作机制,介绍了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主要指标、内容和特点,指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经营甚至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理财、同业业务的发展及跨部门合作加深使金融机构“非标”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在调整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影响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调节以及信贷政策调控效果,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规范金融机构“非标”资产业务发展,需在发挥监管合力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回归业务本源。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对仅仅依靠防范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宏观审慎管理越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在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央银行在保持金融稳定中的优势,及其对宏观审慎分析和宏观审慎政策选择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与宏观审慎管理其他部门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涂志勇  雎岚  袁鹰 《上海金融》2012,(8):61-65,118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对于宏观审慎管理而言具有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在一定市场限度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反之,如果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超过市场限度盲目发展,势必会放大风险,损害宏观审慎管理。就中国而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面临的仍是发展不足而不是过度的问题,适时地引入风险缓释工具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微观层面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同时还能产生宏观层面的积极效应,包括减缓金融机构借贷的顺周期性,提高金融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中纳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记录为主的一种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含贷款分类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刻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进一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必须要做好下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袁雷 《金融会计》2014,(8):5-14
出于盈利和规避监管的动机,近几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猛,在此大背景下,构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披露框架,夯实信息基础,对于提升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宏观审慎管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披露的管理需求,并围绕着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信息需求初步构建了表外业务披露框架,并对完善宏观审慎当局关于表外业务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发展我国县域农村经济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但同时,其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极薄弱的一个环节,其发展与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更关乎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年,四平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合理优化了股权结构,进一步健全了产权结构及法人治理结构。但随着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显现诸多影响其改革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飞  何泫妮 《银行家》2012,(1):96-98,7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我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甲子华诞之际更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强基固本、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信社改革.促进农村中小银行体系稳健发展.一直为各方所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杨勇 《西安金融》2011,(4):37-38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发展,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最庞大的金融组织,但其服务职能尚需增强,经营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因此,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发展模式的终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的制度安排和发展走向直接影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目前省联社制度的性质和职能定位都存在缺陷,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省联社发展模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整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利于增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地方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单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服务公司四种省联社发展模式都存在缺陷。只有兼具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区域性农村合作银行机构的发展模式既能使各级农村信用社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服务,使不同层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上保持战略联盟,还能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是一种最优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伴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同时,农村合作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要使农村合作银行真正实现向规范化的发展,就必须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现状,确定发展定位,找出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2006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这些金融机构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其当前发展困境和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已迫在眉睫 ,严重威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明确经营性质 ;改革内部运行机制 ;减少政府干预 ,加大政策支持 ;提高员工素质 ;完善信贷管理 ,优化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是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相互依存、面向"三农"、注重支农效果的良性循环过程。系统论、金融共生论及劳动分工理论构成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理论依据的"一体两翼"。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分工高效的经验及印度"绿色革命"中的金融扶持举措能为我国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花弘毅  李曜 《金融研究》2022,510(12):112-129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吉林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机构,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深化改革、努力转型、管理升级和提质增效四个方面论述了推动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方式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