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济发展中的农村金融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和高效的农村金融结构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影响农村金融结构演进的因素,得出农村金融结构演化的一般趋势:非正规金融的比例在不断下降;正规金融中的合作性和政策性金融都在向商业性金融方向倾斜;商业性金融呈现出大型化发展的倾向。这也折射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福建省漳州市农村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从农村经济基本面、城乡金融发展情况、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非正规金融运行情况等五个方面,对影响农村金融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基本要素并提出相应构想。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一些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蔓延的新形势下,有效防范农村金融潜在风险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金融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当前,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保险及法制建设滞后,农村保障体系缺乏,这些不仅影响了农村金融的稳定与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健康稳妥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从根本上维护持续的区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供血动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和谐的金融生态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农村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生态不断优化,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金融风险问题,不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社会和平稳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出二元结构状态,农村经济面临着二元金融结构的双重约束和交叉影响,表现为内、外生金融机构之间脱节,农村金融资源呈现由农村流向城市的"逆向配置"的问题,造成资金供需不均衡,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深入分析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生成机制和外部表现,提出构建农村内、外生金融融合机制,化解内、外生金融机制双重约束,促进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晨映 《征信》2011,(1):34-36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血液系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法律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我省金融主体的运行效率.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应加快农村经济体发展,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有效运行的信用环境,创建宽严相济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宏观金融视角,构建了江西省农村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可分为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近年来,受投资投向效率不稳定影响,江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出现小幅波动。江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其中,投资投向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储蓄动员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薄弱环节。若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在关注金融资源投向的同时,更要提升储蓄动员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对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是当前农村金融领域增量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为此,笔者在对辖区磐石融丰村镇银行进行了调查,从政策环境、经营情况、资金运用多个视角,对制约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10年5年实际平均数据,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曲线法考察环境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科技因子、经济因子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各省(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子中科技因子影响程度最大,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开放、劳动因子影响次之,聚集因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缩小农村金融省际差异,必须统筹各金融地理因素,尤其应注重农村科技、经济和文化对金融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the ability of emerging markets to adopt optimal stabilization policies is hamper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Among them, it has been recently emphasized the role of financial instability, inefficiencies, and 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s. It is claimed here that the current financial regulatory paradigm, embodied in Basel II, may improve financial stability but reinforces cyclicality. Therefore, countries should emphasize financial efficiency since it would lead to enhanced financial stability, without increasing cyclicality.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上考察,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充当最后贷款人,客观上使其具有了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金融调控出现了明显变化,逐步向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方向发展,金融监管则出现了"去央行化"的趋势,使中央银行失去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手段。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很多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新因素,要求中央银行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对金融稳定给予更多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主要经济体加快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这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协调配合提供了新思路。如果将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的视野,就有可能在金融调控中二者兼顾,建立起新的金融调控范式。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o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ector, focusing on annual data for 20 Pakistani commercial banks for the period 2008–2017.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SR, as well as age and siz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all three factors. However, high levels of leverage reduce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while financial inclusion is also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angibility of assets.  相似文献   

14.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推动力量 ,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先决条件。但我国现行金融制度的缺陷加大了中国金融业内在的不稳定性 ,金融发展中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倾向及其粗放式经营所导致的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削弱了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金融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也对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现实国内外的金融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必须坚持走稳健发展之路 ,需要通过金融的稳健发展促进并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为此需要以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以调整金融结构为近期重点 ,增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稳定性 ,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消除金融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无法避免其繁荣期的过度冒险行为,导致系统性风险累积爆发。宏观审慎监管则需识别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通过构建4个子系统24项指标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把24项指标划分为六个主成分,共能解释89.724%的变异量。分析我国1995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不断升高,尽管遭遇两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保持了难得的金融稳定,这得益于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和逆周期调控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牢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金融稳定和金融监测、预警的重要任务。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合理选择风险指标。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择既要考虑金融风险因素的普遍性,更要考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充分体现本地区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东发展的特点,选取反映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风险主要因子,并用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预警,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数量性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评价和防范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文章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个三层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子系统风险因子之间的权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未来仍需密切关注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金融稳定直接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当前,随着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影响县域农村金融稳定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加,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农村金融持续稳定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Foreign currency loan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rec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s in CEECs. This might pose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we study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currency loans of households, using data on the behavior of households in nine CEEC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foreign currency loans are driven by households’ lack of trust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local currency and in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oreover, special factors including remittances and expectations of euro adop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lected regions. The financial crisis reduced foreign currency borrowing, but there is some indication this effect might be only temporary.  相似文献   

20.
陈杨  陈三毛 《浙江金融》2020,(1):9-19,47
本文利用中国1988~2016年宏观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分别构建金融压力指数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反映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和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利用ARDL-ECM模型来分析金融压力指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短期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并且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深化短期内有利于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不利于金融稳定。同时,长期内金融深化可以加大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有利影响,但是短期却会加大普惠金融不利于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