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党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我国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广大农村缺少环境保护设施,农村工作中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解决,就会给新农村建设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不能实现预定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本文列举了农村中目前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民企业主在个人成功后不忘家乡和企业所在村镇的发展,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营企业发展的互惠互利关系,然后指出了当前宁波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六种类型,最后提出引导农村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因此,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意义重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城乡统筹、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文章从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发展在基础,和谐看农村. 农村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自2006年中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指导思想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推进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从实现目标、结构布局、建设方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运筹和探索,走出一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全国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自十一五计划以来,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给予了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为新农村建设的改革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但在农村变革历程中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制约农村未来的发展。农村"用电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困境之一,电力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提高农村电力服务满意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宁波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农村审计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审计组织模式是农村审计工作的核心,由于审计组织模式的设计受限于传统观念,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农村经济形势的需求。鉴于此,宁波各地区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高效、稳定且适用的农村审计组织模式,本文将对宁波农村审计的传统模式及探索性模式进行剖析,提出当前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思路,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农村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5年国务院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构想,经过"十一五"的伟大实践,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发展思路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何结合农村实际,寻找适合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成为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毕然  滕莹 《价值工程》2012,(27):307-309
"十二五"进行初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旧是我党在农村发展建设方面的基调。本文以黑龙江省双城市顺利村为调研对象,采取实地访问的方式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调查。结合当下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政策背景,参考融合大量的专业资料和数据,总结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和贯彻落实宁波市提出的努力推进"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目标.文章以宁波市近些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为前提.采用文献分析法、 数据分析法等方法梳理了宁波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近况.同时发现了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基层文化站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1970年代后的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台湾的农村都市计划区被规划为农村的经济中心、公共服务与社区中心,同时进行农村空间与土地利用的管制。从台湾农村空间的实际发展分析农村都计区的成败,认为:台湾的都计区实际上是农村基层开发与经济全球化的空间策略,它确实刺激了农村工商业发展;但因处于全球分工末端,农村又必然存在建设用地蔓延、土地资源耗竭、环境严重污染与公共设施难以实现等诸多问题。在产业外移导致农村全面衰败之后,台湾开始反思外向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经济全球化发展,并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社区整体营造。作者认为大陆农村应吸取台湾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应选择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农渔村运动是韩国江原道1999年开始实行的由村民主导自下而上的农渔村开发方式。这次运动以三大目标和三大理念为基础,三大目标指的是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自由竞争;三大理念为精神、收入、环境。每年在各市郡所推荐的村庄中选出30个优秀村庄,对各村庄给予5亿韩币的自行创新力量项目费作为支援。从1999年开始到2010年获选的优秀村庄共有264个,项目费共计支出1320亿韩币。收入提高项目费占75%,环境改善占10%。收入提高项目内容有共用民宿、农村体验村庄的建设、共用销售卖场、低温仓库等农村观光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运动,各村庄根据所具有的特征设定发展模式,村民们带着我们也能行的自信感,通过意识上的转变、新技术的引入和组织化的活跃进行,最终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西部地区刚被纳入珠海市经济特区的范围,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距原珠海经济特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探讨了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问题、户籍制度和弱势人群就业问题、城中村和城市管理秩序问题、空间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城乡结合部的“无地队”改造[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不断产生的情况,苏州市从1997年起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更新改造,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笔者作为直接参与者,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剖析研究,为“城中村”改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浅析北方农村建筑的节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仁君 《价值工程》2011,30(13):114-115
根据北方农村建筑的现状分析,普遍存在耗能大、舒适度低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建筑进行节能设计。通过研究分析科学规划农村建筑的布局、各种节能技术措施的设计以及建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问题,可以使农村建筑达到节能目的,并且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初级阶段,农村的转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存在商业化、重复化、低效化等问题,因此,在现阶段,不断探索和创新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区营造的视角,论文分析社区营造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度,探究社区营造下的本土实践案例,提出培养村民的主体意识、重视乡村的文化建设、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建议,探索符合本土特征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使乡村振兴与"乡愁"共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新农村规划: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回顾与反思了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新农村规划的进程,分析其规划理想从强调乡村居民点调整,集约利用土地,城乡一体化,到强调村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大力发展宜农以及乡村休闲产业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这种转变背后需要深入思考两方面问题:第一,北京乡村城镇化模式与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关系;第二,村庄建设用地的政策与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建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组织与作风建设的根基,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了进一步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生机,更是要把做好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乡镇企业在乡镇经济的发展当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壮大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发展,必须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并重点把做好党建工作放在首位,体现党组织在企业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仁君 《价值工程》2011,30(10):65-65
每个地域有着其各自的历史,自然在当地也保留着历史的积淀。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业发展缓慢,农村融资手段单一,广大农民金融意识淡薄,金融知识匮乏等因素制约着黄冈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构建与两型社会相适应的农村金融创新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