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消费需求不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扩大消费既是当前"保增长"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分析消费需求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协调,增强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与收入增长效应,从而建立起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多从成本视角进行分析,从收入—消费视角研究两者的量化关系缺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文章构建了分析劳动力成本、消费成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对居民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推动消费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政策含义是,经济新常态下应顺应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形势,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基于产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虽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逆库兹涅茨化",但总体上正朝着同步提高第三产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方向演进,政府民生支出理论上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基于中国25省(市)2007年-2013年的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证实,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确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规模维度的促进效应大于劳动生产率维度的促进效应,但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我国1990-2009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PCS和社会保障支出PPS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技术,检验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稳定增加,增强国民的消费信心;同时还要扩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加快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受到家庭消费偏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产业要素密集型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的数字化赋能会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促使工业部门使用资本替代劳动、服务业部门使用劳动替代资本,这意味着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数字化赋能对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市场机制是数字化赋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渠道。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发展服务外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引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三个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1997—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可发现我国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确实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小依次为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是否相关?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化对劳动参与率具有负向影响。政策启示:政府应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以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减少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减轻未来对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从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工业机器人应用诱致生产环境复杂化且易偏向于技能劳动,但现有文献并未重视在不同情境中这种偏向是否会扩大不同性质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基于此,采用中国2006-2018年工业行业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密度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检验中国情境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技能溢价的真实影响,并分类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诱发技能溢价的生产率效应、劳动岗位更替效应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差异.结果 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这可归结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易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非技能岗位替代和技能岗位创造的非对称方式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而且在资本密集型、高垄断程度和低劳动保护程度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溢价效应更显著.同期,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会扩大本行业劳动技能溢价,还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诱发关联行业技能溢价,行业间技术关联性越强则溢出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10.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了统一大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统一大市场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由于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大小的相对变化,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存在“倒U型”效应,且当前我国大约1/3的省份已跃过拐点,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统一大市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统一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存在互补效应,且能相互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出发,近期西部大应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其主要思路是设计西部地区空间布局的点轴系统;以此为基础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重庆制造业竞争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重庆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20.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化解南北矛盾的惟一正确选择是建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