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珠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等地和香港、澳门,总计人口约5000多万。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大珠三角的城市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具备发展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合作签字仪式"近日在广州举行.广州、佛山、珠海、惠州、江门、中山、东莞、肇庆8个珠三角城市的住房公积金今后可互贷.即在广州缴存公积金,能在其余7个城市申请公积金贷款.  相似文献   

3.
一、珠三角城市群概况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本文提出的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及肇庆等珠三角9市外,还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的31.1%,  相似文献   

4.
龚锋 《广东经济》2011,(9):39-43
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市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历来就是我国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刘亚迪 《经济师》2022,(8):112-114+117
旅游业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文章研究珠三角九个城市的旅游影响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了2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构珠三角城市旅游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然后应用熵值法分析相关指标数据,再以图表的方式反映珠三角九个城市在疫情背景下,旅游影响力的现状及波动状况。根据研究可知,珠三角九个城市旅游业发展并不均衡,深圳市在疫情期间影响力有所上升,广州市作为传统旅游强市紧随其后,珠海、江门、佛山、东莞、惠州、肇庆、中山等市旅游影响力则相对较弱。文章提出未来各个城市之间要加强联动互通,共同提升珠三角城市旅游业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的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现状 (一)香港大城市经济圈。 1.概况。香港大城市经济圈又叫珠江三角洲城市带,圈域半径为200公里,核心城市是香港,第二层城市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江门、惠州,第三层城市是顺德、台山、番禺、南海、高要、鹤山、三水、新会、开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广东省平均发展水平为参照系,结合各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4-2008年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份额、竞争力份额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方面,佛山、东莞、中山三市优势明显,广州、深圳两市竞争力份额为负,且负向影响较大;就三次产业结构而言,珠三角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其竞争力处于劣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除珠海、江门、肇庆三市外,其余各市第三产业竞争力份额较高,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主,起到较大带动作用。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珠三角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徐明威  林先扬 《新经济》2023,(7):156-168
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从抵抗力、恢复力、重塑力、创新力四个维度选取40个指标构建工业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法对2011—2021年珠三角工业综合韧性、分项韧性以及阻碍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年珠三角工业韧性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呈现以广州、深圳为引领,东莞、佛山次之,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和肇庆紧随其后的工业韧性格局。从分项韧性来看,创新力维度对珠三角工业韧性提升贡献最大。此外,从障碍度来看,创新力维度和恢复力维度是制约珠三角工业韧性的关键因素。据此,珠三角未来应从提高珠三角一体化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方面增强工业韧性。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民间讨论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专业镇和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指广东省珠江流域的14个市、县、区组成的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  相似文献   

11.
刘进 《经济论坛》2006,(24):30-31
一珠三角是珠江三角洲的简称,实际上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小珠三角,它由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江门和清远、肇庆部分地区构成;二是大珠三角,它由小珠三角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构成;三是泛珠三角,它由珠江水系或与珠江水系相邻近的省区构成,其中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和香港、澳门等省区,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9 2经济区或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都市群发展最快和最为成熟的地区。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大珠三角都市群是我…  相似文献   

12.
资料链接     
地处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东江、西江经珠江口入海,将城镇群划分为地域空间特征差异明显的三大都市区:以广州、佛山、肇庆部分地区组成的中部都市区,以深圳、东莞、惠州组成的东岸都市区,以珠海、中山、江门组成的西岸都市区。由于自然、经济、区位条件的差异,三大都市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色各不相同,实现三大都市区齐头并进,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杨明 《新经济》2005,(6):6-9
1979—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本文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和惠州8市,下同)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12年翻了三番;1990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46元。这表明珠江三角洲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和持续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提前进入了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珠江三角洲能够形成有效的区域经济,有其客观的原因。从地理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城镇,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的各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及发展过程1.区域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本文所指的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和惠州等8个地级市及其所辖的14个(县级)市和县1,土地面积共3.99万平方公里,占广东全省的22.4%;区域总人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3950万人,占广东全省的45.7%;人口密度1074人/平方公里,约为全  相似文献   

16.
杨道匡 《广东经济》2010,(11):12-1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过去三十年,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等地区已经发展成熟,呈现出饱和状态。未来三十年,重点应该是珠江的西岸地区,可从两条路线来详细分析,一条是沿着西江,广州,佛山,肇庆等城镇,另一条线是沿着海岸线,从珠海,江门,阳江,茂名一直到湛江。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2013,(3):F0002-F0002
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是中国光大银行设在广州、服务广东省的一级分行,于1997年成立。截止目前,分行有员工1500余人,有46个经营网点、7家自助银行、430多台自助设备,广泛分布于广州、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汕头、江门、惠州等地区,业务辐射广东全省。广州分行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品牌优势,在投行业务、理财、医疗保险卡、社保卡、中小微企业金融等业务领域形  相似文献   

18.
陈莉  陈凤桂  张虹鸥 《经济地理》2012,32(9):91-96,113
在总结国内外对空间相互作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选用SSM空间模型,以珠三角九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考察1995—2009年珠三角各市制造业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95—2009年,东莞的制造业发展受邻近区域的影响由积极转为消极,制造业竞争力从优势地位演变为劣势地位;广州与中山的制造业发展受邻近区域的影响由消极转为积极,但广州没能利用邻近区域制造业发展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相对其邻近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演变为空间劣势地位;深圳与珠海的制造业发展受邻近区域的影响由积极转为消极,但与邻近区域相比,两市的制造业竞争力由劣势地位演变为优势地位;江门与肇庆受邻近区域的影响由消极转为积极,与广州一样,两市没能利用邻近区域制造业发展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与邻近区域相比,其制造业竞争力仍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21个地市作为空间样本区域,设计与建立区域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与政策指导矩阵(DPM)方法,构建了面向广东省的旅游政策指导矩阵,总结和归纳广东省内各地市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①广深两地处于强势领先地位,采取稳定发展城市旅游战略;②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四市采取密切关注发展战略,争取获得行业领先的优势;③肇庆、汕头等地市努力协调地方旅游产业要素,选择合理配置产业链的战略;④清远、云浮、梅州等地市宜因地制宜,采取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近14年来,珠江三角洲(这里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惠州等八市区域)走上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加速工业化进程的路子。工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成为集聚经济,其支柱产业或带头型企业,带动着一群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和金融、咨询、运输等服务行业的聚集。为进一步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和实现工业现代化,现对其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