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技术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变动轨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文章借鉴并运用经济重心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我国1995--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东西横向不均衡程度加剧,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影响有限,提出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调整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带动下的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石家庄市1993-2009年人口和GDP等数据资料,利用GIS和Matlab软件分析了近17年来石家庄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地理条件、经济基础条件和政策条件影响了人口重心的移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0年为研究时段,通过构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整体呈中等水平,效率值呈缓慢上升态势,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综合效率未达优秀主要是由于生产规模未达到最优。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产综合效率一直较高的是常德、衡阳、长沙,一直较低的是郴州、怀化、邵阳、湘西州、张家界。(2)湖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增长态势,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洞庭湖区域是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湘潭、衡阳、常德、长沙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下降。(3)人力资源投入是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交通发展水平是次要的影响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产业结构和政府投入水平影响较小;受教育水平为限...  相似文献   

4.
杜蓉  柳思维  蔡荣 《经济问题》2023,(8):92-102
确保粮食安全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基于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采用空间相关分析法考察中国粮食产量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均衡现象,粮食生产逐步向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集中,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南退北进”的演进趋势;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特征,部分省区市的粮食生产空间溢出存在“涟漪效应”和“规模效应”;城镇化发展、化肥投入、机械投入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规划进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6.
冯宗宪  黄建山 《经济地理》2006,26(2):249-254,269
文章首先阐述重心问题及分析方法,然后,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特点,最后从整体上对比研究了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2)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3)城镇化对乡村宜居水平、文明程度、治理成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促进效应、文化传承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宜居水平和生活改善效应。(4)城镇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影响不同。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13277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21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64:1,但绝对数量仍存在巨大差距。文章在分析我国乡村发展现状、乡村在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中的贡献基础上,指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局限性、城镇回馈农村的局限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限性,通过借鉴国外农业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经验,提出拓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三维空间之路、充分发挥并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并让其内留于农村、发展农工商产业带拓展产业新形态,助推我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DEA的中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钟馗  杨俊  胡玮 《技术经济》2009,28(10):38-43
本文基于DEA,对1997—2007年间我国29个主要能源生产省份的能源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平均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常规能源的生产效率发挥比较充分;总体看来,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较少;大多数省份的生产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引起各地变化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运用中国1990~2005年间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非中性技术进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区乡镇企业的规模报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主要结论如下: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产出弹性不断接近甚至有超过劳动产出弹性的趋势,呈现"资本深化"的态势;整个规模报酬略大于1,这表明适当扩大乡镇企业经营规模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而整体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逐年递增,技术进步事则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实现我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运用中国1990~2005年间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非中性技术进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区乡镇企业的规模报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主要结论如下: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产出弹性不断接近甚至有超过劳动产出弹性的趋势,呈现“资本深化”的态势;整个规模报酬略大于1,这表明适当扩大乡镇企业经营规模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而整体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逐年递增,技术进步率则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实现我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14.
何焱洲  王成 《经济地理》2019,39(3):162-171
基于乡村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解析,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入手,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2017年为研究时点,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巴南区各镇(街)为研究单元,深入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厘定功能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农业生产功能"东高西低、局部突出",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与之相反、"西高东低",休闲旅游功能"东高西低、高值点缀分布",社会保障功能"中部高、南北低",生态保育功能"东高西低"。②厘定"以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的城郊工业保障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区","以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远郊农业游憩区"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格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牛品一  陆玉麒  彭倩 《经济地理》2012,32(11):27-33
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1993—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苏北地区生产效率最低;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苏南下降幅度最小,苏北下降幅度最大;苏南地区生产效率较为均衡,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差距逐渐增大。②城市化率、GDP中第二产业比重、出口与GDP之比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③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逐步增加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贡献的。④通过对TFP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联合对比把各县市分为四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70年乡村发展与城镇化的政策演变及其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超  高洋 《经济地理》2019,39(10):139-14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曲折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前,虽注重并试图改善城乡关系,但总体上"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导向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改革开放后,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主调,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近年来更是升级为国家战略。乡村发展和城镇化也由此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的梳理,划分城乡关系研究为三个阶段。从"三农"问题政策重点的转变,乡村与城镇化发展政策演变,"七五"计划至"十三五"规划主题演变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战略的关系,发现国家整体政策和学术研究热点基本一致,体现出从要素、政策、技术等方面到整体战略的转向。但由于政策、研究与实践有所脱节,加之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文化,使得城乡融合面临巨大挑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未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有机结合,以实现城乡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在碳效率视角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6年中国城市碳效率进行测定;构建空间马尔科夫链,从城市尺度研究了中国碳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类型碳效率类型内碳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碳效率呈梯度上升趋势,但整体碳效率仍处于中下水平,提升潜力巨大;城市碳效率水平具有稳定性,低效率类型城市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高效率类型城市虹吸效应大于集聚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给出低碳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4年1月—2019年1月中国P2P网贷行业的月度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P2P网贷行业的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重点考察《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的颁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网贷行业劳动投入产出弹性大于资本投入,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借款人数对网贷效率为正向影响,平均借款期限、综合利率对网贷效率为负向影响,《办法》颁布会抑制网贷效率水平,且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越多,平均借款期限越长,平均借款人数越多,《办法》对网贷行业的抑制效果越小,但综合利率则对网贷行业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我国网贷行业效率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并且敛散性在《办法》颁布前后发生了变化,颁布前具有收敛性,颁布后呈发散性。  相似文献   

19.
刘丹  彭阔东 《经济师》2023,(11):119-121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以闽东福安山区为例,分析了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发现当地存在产业融合缺乏整体统筹,水果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人才缺乏等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各地统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水果产业融合程度;整合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多渠道培育乡村发展新型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移动轨迹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中西部衔接区域,东、西部区域差异均大于南、北方区域差异;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都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相关性不显著;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往西南移动,与地理几何中心相比,东、西部区域差异在缩小,南、北方区域差异在扩大,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无明显的方向性发展趋势,但年际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各区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