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爱文  李东 《技术经济》2013,32(1):106-111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使用LMDI方法,建立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关键。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对策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2.
首先基于Laspeyres分解法将广东省1995—2014年的碳排放累计差异分解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结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通过计算发现经济增长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995—2014年间GDP与碳排放经历了从"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但总体上仍然呈"弱脱钩"状态。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碳排放路线图呈倒"N"型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科学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缓解高碳土地利用模式并探寻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在计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析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96—201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从扩张性负脱钩逐渐向弱脱钩和强脱钩转变;(2)2005—2015年,市域层面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三种状态,其中2000—2005年以轻度弱脱钩为主,2010—2015年以高度弱脱钩为主;(3)脱钩程度较高的市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而负脱钩的地区主要是以发展高耗能工业为主的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脱钩水平较低以及脱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广东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脱钩政策以期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脱钩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嵘  常烜钰 《经济地理》2012,32(12):34-39
选取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的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脱钩理论对西部地区1995—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碳排放模型深入研究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所研究年份间除1998—1999年为强脱钩,2003—2006年为扩张性负脱钩之外,其余时期均呈现为弱脱钩状态;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碳排放的减少有很大潜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抑制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弱脱钩状态下,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影响碳排放的幅度较小,在强脱钩状态下则更小,而在扩张性负脱钩时三者所占比例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IPCC推荐的二氧化碳计算方法测算了1997—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通过构建基于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弹性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弱脱钩、扩张连接、强脱钩的状态交替出现,多数时期处于弱脱钩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脱钩弹性变化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基于1992—2016年湖北省的数据分析了湖北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现状,然后对三者进行了Tapio脱钩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及经济增长量总体上均呈现稳中上升的态势;湖北省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主要呈现为弱脱钩,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大于碳排放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能源消费、碳排放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且是单向的,但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速度脱钩和数量脱钩的双重视角,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中国1987—2017年制造业碳排放和制造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2016—2017年、2008—2017年均为弱脱钩状态,制造业经济和碳排放呈倒“N”型关系,2017年制造业经济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两拐点之间,未发生数量脱钩。借助“环境高山”理论可知,我国制造业处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地”,因此,政府需要做好经济和环境政策的长期攻坚准备。  相似文献   

8.
张丽峰 《技术经济》2013,32(1):90-95
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为34423元;研究期间北京碳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在1981—2010年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Tapio脱钩指数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综述脱钩指数测算方法和应用的基础上,对"脱钩"概念和脱钩指数测算方法理解和应用的误区进行了辨析。借鉴Tapio脱钩指数测算方法,改进形成"两阶段滚动"Tapio指数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1980-2011年我国能源和碳排放有关数据,对我国能源和碳排放脱钩状态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与现有主流研究有所差异,1981年后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分别处于"增长连接"和"弱脱钩"状态,高耗能高排放特征长期突出,在各子期间内变化不大。其中,2003年后,能源消费主要与经济增长有关,增量碳排放主要与能源消费增长有关。现阶段,我国应主要通过推进以节能和向低能耗产业结构转型的"能源脱钩"政策,来促进能源和碳排放的双脱钩。同时,印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有序聚类方法,基于数据原本特征将时间区间科学地划分为5个时间阶段,从不同的行政级别、用地结构的尺度,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2000—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非农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2000—2016年山东省非农经济密度变化特征在时间序列上表现为明显的5个阶段。(2)从全省尺度看,弱脱钩状态是主要的脱钩关系,用地效率较高;从行政区划尺度看,地级市和县级城市的脱钩状态变化趋势类似,强脱钩城市数增加和扩张负脱钩城市数减少的趋势,表现为用地与经济的耦合关系趋于良好。(3)从用地结构看,不同用地结构扩张与非农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用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长量不同。脱钩状态与土地和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加强用地管控,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优化用地与经济之间耦合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钧状态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借鉴Tapio脱钩钻石模型,并重新划分和解释了负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衰退负脱钩、衰退脱钩和强脱钩的脱钩意义;然后对江苏省GDP和能源消费进行脱钩实证分析,得出江苏省重型化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主要呈弱脱钩状态.结论表明:重型化经济也可以实现与能源消费的脱钧,为其他省份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弹性脱钩方法,分析了2000年~2010年间河南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笔者基于因果链分解的思想,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进行分解,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脱钩因子的影响力。结果表明:河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大多数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能耗脱钩因子的影响力总体为正向影响,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程度起主导作用,减排脱钩因子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源—碳汇模型,测算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7年土地利用的碳收支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LMDI分解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79%;(2)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正效应因素,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效率是抑制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的负效应因素;(3)10年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除2009—2010年、2015—2016年呈现扩展连接外,其余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从碳减排与碳增汇视角提出土地低碳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Tapio弹性脱钩指数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产业所处脱钩状态不同:贸易餐饮业为强脱钩;农业为弱脱钩;生活消费处于增长连接;工业与建筑业均为扩张负脱钩;交通邮政业为强负脱钩。(2)能源强度和产业规模是促进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效应类型。能源强度是工业、交通邮政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该效应也是贸易餐饮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起抑制作用。产业规模则是农业、建筑业和生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均具有促进作用。碳强度和能源结构由于能源消费品种单一而作用微弱。最后提出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又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地区。论文采用2007年和2012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基于最终生产核算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分行业引致的隐含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省际间由最终需求引致的隐含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隐含碳排放量较2007年均有所上升,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隐含碳排放量最高,但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低于上游地区;11省市的电力、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实现了脱钩,中上游地区的建筑业和制造业的脱钩状态较不理想;上海市和武汉市为了满足其他地区的最终需求所引致的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较为理想。相反地,中上游地区,尤其是湖南省、贵州省和云南省所引致的碳排放脱钩状态较不理想。对此,论文提出了具有地区差异化的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1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能源消费量,运用IPCC推荐的CO2计算方法,推算了中国工业全部行业2000—2011年间的CO2排放量,通过运用Tapio脱钩指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CO2脱钩模型,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加大对企业在能源技术、新能源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过程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基于黄河流域县域经济体2010—2019年的数据,与通过卫星灯光测算得到的碳排放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的影响,比较“正常去工业化”与“过早去工业化”影响的差异,并探讨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调节效应和地区的路径依赖效应。研究发现:“去工业化”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过早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的影响弱于“正常去工业化”;“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的影响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密切相关,并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效应。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越强,“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的正向效应越明显;“碳脱钩”水平越高的地区,“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脱钩的影响效应越强。因而,对于发达地区,去工业化与低碳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和资源依赖型的地区,去工业化并非低碳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脱钩理论是有关环境压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理论,文章通过对西部11个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模型计算出西部地区碳排放与GDP的脱钩弹性指数,得到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的排序,并提出政府要根据不同的脱钩状态制定不同的脱钩政策这一新的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LMDI分解模型、Tapio脱钩理论等方法,测算2007—2016年山东省及17市生态足迹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2007—2016年,山东省生态足迹呈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2)山东省17市生态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半岛沿海地区高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内陆地区;(3)从LMDI分解因素看,生态足迹正向响应于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而技术效应对生态足迹的变化贡献值为负值,说明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山东省人均生态足迹。(4)在生态足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中,强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出现的频率分别是22.222%、11.111%、66.667%。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低碳农业发展,运用脱钩理论采用Tapio弹性方法分析低碳经济政策推行以来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在保障农产品一定自给率的同时碳排放量也逐渐下降。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脱钩趋势为衰退脱钩—强脱钩,农业碳排放技术脱钩弹性趋势同为衰退脱钩—强脱钩,农业碳排放结构脱钩状态呈现为由衰退连接—扩张连接的转变。畜牧业对减排贡献较大,主要碳源畜种为牛、猪、家禽。应继续推广科学的饲喂方式,提高饲料转化率,采取种养结合以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