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为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给予一种新的诠释,为后期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中国31个省域2003—2017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耦合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而协调度先上升后波动下降。从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看,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宁夏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低,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海南、重庆和陕西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及西藏、青海具有较低耦合水平和较高协调水平,其余中西部地区具有较高耦合水平和较低协调水平。从三系统发展类型看,中部地区、除重庆外的西部地区与河北省属于经济、旅游与生态环境基本协调发展地区,其余省份均属于超过生态环境承载阈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5年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海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却出现波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海南省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海南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耦合"是表征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协调一致状况的概念,耦合度正是对这种协调一致状况的定量化测度,反映了系统在临界状态时向何种序和结构发展的态势.研究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用耦合度来表征旅游与生态的整体水平,对于当前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借助因子分析、耦合度模型,以桂林市及其所辖八县为样本,对漓江流域旅游与生态的耦合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逐年上升,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有所波动,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市域差距不断缩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滞后型,研究时段后期,个别城市转为生态环境滞后型。(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对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晓林 《经济师》2000,(10):52-54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 ,可以说环境是资源的故乡 ,资源寓居于环境之中。因此 ,改善和保护环境与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常常具有同样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 ,同样也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过程。我国进入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后 ,同样面临着技术水平差、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基础弱、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局面。正确地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求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我国改革和经济建…  相似文献   

9.
穆瑞丽 《经济论坛》2003,(12):52-52,41
河北省是全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与高原的省份,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而且特色突出、品位极高,不少为全国之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与旅游先进省市相比,我省还有很大差距。2001年我省入境旅游人数为44.46万人次,在全国排17位;旅游创汇1.55亿美元,在全国排18位。这与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极不相称,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旅游强省形象。一、环境、品位: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障碍1.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不佳,影响了旅游地的形象。一个旅游行为的发生一般包括三个…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省2003-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12年内,浙江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先升高,后缓慢下降,再短暂上升,后迅速下降,最后稳步上升,呈拉长的“W”型;二是经济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类型已经由最初的频临失调逐渐演变为良好协调;三是生态环境因素成为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指出“十三五”期间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得两者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12.
13.
14.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两个相互依赖性强、关联度大的系统,文章在设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态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态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戴河旅游区为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北戴河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掌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厘清广东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彼此作用机理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显得极为迫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这三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滑动平均法以及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9—2021年这三个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2009—2018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这两个系统之间出现交互超前发展,但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在2009—2015年变化幅度较小,2016年出现最高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三个系统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均衡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子系统存在相对滞后现象;二是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者交互关系较为紧密,彼此发展相互作用较强,并呈现出高耦合未必高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类型先后出现“严重失调、濒临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优质协调、良好协调”的系列变化发展过程;三是预测得知2019—2021年广东省耦合协调类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了先大幅下滑后再次回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有效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焦点。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时滞性及社会整体性等特性入手,分析了现行制度对处理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性和旅游开发外部性的不足。而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监督体制以及有效的法制保障也是造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地理》2021,41(6):30-38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美丽中国既要富强民主文明,也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应用区域发展理论和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13—2017年美丽中国5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得出以下结论:(1)2013—2017年,中国大陆各省域美丽中国系统间的耦合度高,系统相关性强;(2)耦合协调度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3)耦合协调度5年间始终呈现空间集聚分布,具有空间溢出效应;(4)生态建设始终是美丽中国系统协调发展最大的贡献因子,"高质量"经济建设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