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不平衡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并分析了不平衡增长对不均等和贫困的影响。通过对家庭调查数据和官方加总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增长存在不平衡——区域间、产业间和家庭层面上,这表明减贫工作进展不平衡,若增长更平衡,减贫效果可能更好;另外,收入不均等程度也在提高。本文探讨了增长不平衡及其应引起重视的原因。具体讨论围绕"有利的"和"不利的"不均等两个概念展开——不均等与不平衡增长对公平性以及长期增长与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我们认为,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持有利的不均等——继续鼓励创新和投资,同时降低不利的不均等的程度,尤其是通过人力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帮助贫困人口参与市场。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11)
我国的高速铁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内容,其中,高铁产业布局不仅影响到高铁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加影响到其所在区域的关联产业发展以及地区经济情况,因此,研究高铁产业的区域布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国家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总结中国目前的高铁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家的高铁布局政策,主要结论包括:我国目前高铁产业布局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东部、中部地区高铁覆盖率较高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为38.24%,西部地区最低,为21.59%。高铁产业布局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铁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8。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布局主要存在高铁产业布局规划缺乏长远性,部分地区存在运能冗余现象;高铁产业区域布局不平衡,偏远站点遭到忽视;高铁与公路民航区域布局存在一定重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平衡区域内发展与高铁产业建设,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协调多交通运输体系下的高铁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的高铁产业布局,提高高铁交通枢纽的衔接性,最终实现高铁产业空间布局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解决纵向与横向的财务不平衡,逐步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使全国不同地区公民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现状的总结,分析了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探析——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蕾  王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10-214
江苏是个教育强省,但由于省内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义务教育的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能改善区域间义务教育不均等局面的有效手段当属财政保障机制。目前,江苏省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间责任分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因而,根据江苏实际提出了以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不均等现象为目标,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从而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官永彬 《技术经济》2019,38(1):121-128
运用广义熵指数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省级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程度。结果显示:当前区际公共服务供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等特征,但不均等程度呈平稳下降趋势。区域子样本分解结果显示,平均50%以上的总体不均等来源于组间。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政府竞争和转移支付对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政府竞争加剧了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而引入转移支付可成为平抑区际财政能力差距和治理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工具,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最后指出,需要在现有分权体制下建立均等与激励兼容的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基尼系数表示的收入不均等比改革开放之前呈扩大的趋势。在1984~1992 年短短的八年间,中国的基尼系数由0.257 上升到0.378,上升了12 个百分点。反观国情与我国相似的印度,在1951—1992 年间,其收入不均等现象几乎保持不变[Li,Squire,Zou(199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特殊性。应该说,中国收入不均等的扩大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许多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都表明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但是,考虑到中国问题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对我国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仍未很好地解决以下一些问题:是否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收入不均等的扩大,还是收入不均等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 二者之间是否如库兹涅茨倒U 曲线所描述的那样存在—转折点? 什么因素促使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化? 其各自作用大小如何? 本文的研究将利用中国1985~1995 的实际数据,对以上问题一一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混合体制下,企业间体制不对称和行业间体制不对称造成的结构矛盾。行业间体制的不对称造成了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同一行业多重体制造成了企业间投入成本不均等,在资本成本很低的条件下,导致了长线部门生产能力闲置与生产能力增加并存的局面。由此出发,作者提出了局部均衡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迅猛发展,高铁网络经历了从局部分散的小网络到全国联网的过程.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研究高铁网络的发展演化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以地级市为基本节点的空间高铁网络,对高铁网络进行相关属性分析,研究发现高铁网络属于稀疏网络,不具备小世界性,节点的度数普遍较低,处于节点末端的城市通达性不高,节点间捷径较少,平均距离较大等.  相似文献   

9.
刘军 《经济纵横》1994,(5):31-33
简论劳动力转移中的机会不均等刘军近十年间,我国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有大约一亿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劳动力转移中的机会不均等作一粗浅的分析。一、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机会不均等自5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并通过实证检验指出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与过去部分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本文认为我国区域内不均等远大于区域间的不均等,省内的不均等远大于省际的不均等,城镇内的不均等远大于农村内的不均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区域内、省内与城镇内不均等问题的成因以及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 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业已成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总量、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对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 并采用熵值法测算了1999—2016 年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 结果表明, 以往时期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在逐步上升的同时存在着发展不稳定、 不充分、 不协调、 不平衡等异质性问题。 另外, 运用熵值法与均等赋权法分别对 “十三五” 时期与 “十四五”时期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发现, 新时代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在呈现出向好趋势的同时, 尽管省际异质性仍将存在, 但体现统筹发展的均等赋权方式将利于差异的有效缓解。 为此, 在新时代背景下, 应将控制经济总量相对增速作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切实改变地方官员考核机制的基础上, 实现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财政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地方公共财政的建设和财政分权的有效实现,不利于财政的创新及其扩散,不符合地方财政对居民需求"回应性"的要求,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地区间不均等的传导器。因此,我国地方财政的这种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且间接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若要改变财政的同质性现状,应将财政活动建立在公民真实需求表达的基础上,使民众具有真正的决策和监督权力,赋予地方财政更多的管理和立法权限,发挥地方财政在改革与创新上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全国与地区数据的衔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全国GDP估算数据和各地数据间存在差异这一现实,以2001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全国及各地区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经济活动间客现存在的平衡关系对它们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数据进行了调整。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数字需要有好的基础统计为起点,但也需要根据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数据进行平衡估算和调整,使之全面系统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本文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实现教育均等化是现代政府治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影响教育均等化的因素众多,收入分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在线性模型假设基础上检验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并未能很好解释目前中国教育呈现的不均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中国经验数据,通过非线性ESTR模型检验了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系。实证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呈现非线性动态关系,表现为前期在线性和非线性之间频繁转化,后期则趋于稳定。就政策建议而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有助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收入分配决策的投票机制 ,建立了社会福利评价的广义随机占优理论框价 ,提出了广义 GINI系数曲线和广义 Atkinson指数等一系列新的经济福利测度。现有绝大多数经济均等或不均等指标都可以纳入这些新经济福利测度之中 ,并在该理论框架中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广义 GINI系数和广义 Atkinson指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推荐使用二阶广义 Atkinson指数作为经济不均等测度 ,它具有传统 GINI系数和 Atkinson指数的优点 ,能克服其局限性。最后本文对中国城镇收入分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9-200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含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运用GMM方法对聊与中国城乡收入不均等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从其直接影响看,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从间接影响看,FDI通过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整体而言,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进外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侯璐  郑雪莹 《经济师》2015,(5):83-84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公平原则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文章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不公现状,即入学机会不均等、教育过程不均等、教育结果不均等的三方面现象,分析造成其不公现状的原因,探索在法律上该如何改变时下高等教育不公现状,贯彻落实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8.
罗楚亮 《财经科学》2011,(10):82-88
本文在四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农村居民收入和外出行为对于家庭财产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要高于收入的不均等性,金融资产的不均等性尤其要高一些;财产不均等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收入不均等将转化为财产不均等。本文的结果也发现,家庭的外出决策对于财产积累,特别是金融资产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8—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对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铁路出行时间数据集以及城市间合作专利数据集,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讨论高铁网络通达性的提升如何促进城市间的合作创新。研究发现,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了城市间的合作创新产出;在城市关联视角下,高铁网络通达性通过促进城市间技术关联和市场关联程度的提升,作用于城市间合作创新产出;但高铁带来的网络通达性的提升对城市间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以及城市是否直接接入高铁网络均会对此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完善区域创新格局、优化高铁沿线城市分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开始有所遏制,但由于农村社会发展历史欠账较大以及受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仍然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为投入力度不均等、供给水平不均等、供给质量不均等和成本负担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有效问责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较为单一。十二五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全国和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责;三是以制度统一为切入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推进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税体制改革;五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六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