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郭承录 《发展》2000,(9):18-20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又称旱地农业)发展问题,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甘肃这样一个干旱多灾.旱地占70%的省份。研究旱地农业发展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宏祯 《发展》2001,(2):8-9
甘肃水资源的总体战略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配置进行研究。  一、以水定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1.农业用水战略——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为目标  根据 1999年统计报告,全省耕地 7485万亩,其中:灌溉面积 1833万亩,旱耕地 5652万亩,粮食播种耕地 3400万亩,粮食总产量 813.04万吨,人均 320公斤,低于全国 1997年人均 410公斤的水平。按照有关资料预测方法,到 2030年,全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450公斤,考虑西部开发缩小东西差距的因素,甘肃人…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旱地农业问题与发展思路分析●李锋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80年代以来,甘肃等一些省区开展了雨水集流、节水补灌雨养旱田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集雨节灌为核心的集水农业技术发展思路,为我国广大半干旱地区农业摆脱干旱缺...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干旱半干旱区的旱地农业是我国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经过长期与干旱等农业自然灾害的斗争,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旱作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知识,形成了包括梯田、中低产田改造、地膜种植和塑料大棚、模式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的一次“产业革命”,是推动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当前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如何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必须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一、青海农业基本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农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全省共有农牧业人口3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0%,耕地884万亩,可利用草场47亿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青海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9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5901亿元,按可…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山东省是一个缺水严重的省份。近年来,随着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紧张的形势日趋严峻,缺水已成为制约全省农业发展的“瓶颈”。大力普及节水型农业对于缓解农业缺水状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当今生产力水平下,没有了水资源,就没有了农业。所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节约用水是涉及农业根本的大事,意义重大。我省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近年来,随着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紧张的形势日趋严峻,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全省农业发展的“瓶颈”。一、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决定了我省农业必须走节水型农业的路子水危机是全国性问题,但我省形势更为严峻。据1956──1992年水文系列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计,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5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4%,也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  相似文献   

8.
山仑院士长期从事作物抗旱生理和旱地农业研究,开辟了旱地农业研究的生理生态领域.他就旱区综合治理及农业发展提出了若干新论点,如"将防止水土流失和高效利用降水同时作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础"、"黄土丘陵区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不足,而是对降水未能充分利用,低产农田生产力提高一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肥而不是水"等,应用后在宁夏固原以及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高平  王立朝 《发展》2010,(12):34-35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富则全省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省上下着力结构调整,始终如一地改善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坚持不懈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实施以旱作农业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跨上新台阶。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相似文献   

10.
《湖南经济》2002,(6):22-22
最近,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通知说,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省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事关全省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事关全省大局的稳定。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州、市县区党政一把手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级都要成立农村税费实…  相似文献   

11.
湖南是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省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我国加入WTO以后,无疑将给湖南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国际大农业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适应新形势,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因势利导,调整工作思路,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农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摆在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加快湖南农业发展,必…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全省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九条重要方针之~。承德是河北省农业资源大市,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市农民人均耕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有林地面积2370万亩,林木蓄积量3840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的46%和55%,林木覆盖率39.9%,居全省第一位;宜牧草场2863万亩,占全省的44%;水资源量4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位;野生动物300多种,野生植物1600多种。农业在承德不仅是基础产业,而且是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不仅能够保…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是由县域范围内的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和家庭经济组成的多层次、多产业并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是一个省经济的基础。1995年,湖南全省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8%,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0%,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2%,财政收入占全省的53%。这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完成湖南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系湖南实际,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15.
湖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37个山区贫困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53.84%,总人口占全省的32.38%。根据山区不同于平原的特点,反思过去,采取毁林开荒、广种薄收来发展农业是一条绝路;调粮兴山,但农民买不起、财政贴不起,是一条难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问题与进一步发展的思路甘肃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喇敏智199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1997年,省委、省政府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立足抗旱抗灾,保粮增收,早抓、抓实,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全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仍呈现...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最早也是受益最大的省份之一。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农发办大力地支持下,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为全省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一条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全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湖南是个农业大省,6000多万人口,近80%在农村,这是湖南的基本省情。乡镇稳定,县市才能稳定,全省才能稳定;乡镇经济搞活了,县市经济才能搞活,全省经济才能搞活。因此,乡镇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基石,直接决定着农业强省能否实现,巩固发展乡镇经济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任务。乡镇党委…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省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长,是应对我国加入WTO的重要选择,也是我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20.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