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粮价的下跌,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然而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一直是困扰农村各级干部和农民的头疼难题。这里,江苏省东海县张湾乡的做法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迪。起初,张湾乡的做法是乡村干部外出找门路,回来向农民传达,安排农民搞调整。然而,农民有反感,不愿意跟着干部的指挥棒转。有一年,乡里强行安排种植2000亩芹菜,收获时芹菜卖不出,菜农就把芹菜运到乡政府。乡政府痛定思过,决定改变工作方式,根据农民的不同要求,分别组织农民外出了解市场行情和种养技术,让农民自己决定该种什么,该养什么。思路一变,效果迥异。乡干…  相似文献   

2.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在某地农村走访,听到一些干部抱怨:政府费劲引来的项目,可农民为啥不买账?比如产业项目。干部说替农民算过账,一家一户种粮,一亩地年收入也就七八百元,而土地流转给企业种菜,农民啥也不干,一亩地光租金就有1000元,农民还能不愿意?可两年了,许多村民还是不愿流转土地。一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开发需拆迁旧村,让土地集中连片。农民搬出旧房子,住上新楼房,还能不高兴?结果,不少农民上访不断。其实,农民有自己的考虑。说起产业项目,有人抱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海安县李堡镇光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努力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带领全村村民依附于村经济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全村农民从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获得的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可达2000万元,人均近7000元。顺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光明村位于江苏沿海垦区,当地农民素有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的传统技艺和习惯。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传统的优势虽然得以发挥,但是往往由于信息不灵,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不佳,种什么,卖给谁,农民无所适从。面对农民"有主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是竞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民的民主权利。而种田的自由则是村民民主权利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体现。如今在农村不少地方,农民种田的不自由、种田自主权的被约甚至被  相似文献   

6.
<正>顺应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需求,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了"你在外打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的口号,开始为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初期的26户发展到336户,粮食耕种面积达到5000亩;托管服务面积12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3000多个农户。  相似文献   

7.
正经常听到农民对结构调整的一些看法:今天调枣树,枣还没见长啥样,又动员让调梨树,说种梨的效果比种枣要好。调来调去,头都调晕了,到头来,还是没见有啥效益。最近发生在山西蒲县的"卖羊令",是一个极端的例证。在结构调整时曾经鼓励养羊,现在因为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就强令村民10天内必须把羊卖掉,令村民蒙受损失。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一直伴随着农业生产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而市场则是检验其效果的试金石。只有始终确立市场观念 ,围绕市场加强指导和引导 ,才能使结构调整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的一些乡 (镇 )领导班子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卖难”的今天 ,虽然知道市场的重要性 ,但观念、工作方法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仍延续着过去的老思路、老方法 ,工作的重心始终没有放到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上来 ,对市场知之不多 ,结构调整往往是被动盲目的跟风、唯上 ,以至于种啥啥多 ,养啥啥亏 ,结果是年年大搞结构调整 ,可年年仍只是面积数量…  相似文献   

9.
<正>在元祥村及周边村民眼里,政辉是他们的致富带头人。年销售1500多吨青收农产品,共带动18个养虾专业户,在村内外开辟出特色青收作物种植面积3000多亩,让村里150条水沟(河、塘)成鱼肥虾跃"聚宝盆",千百户乡亲在他的引领下,年增收入百万元计。他的名声,远播四方。20郞当岁时,政辉穷则思变,那时,  相似文献   

10.
据了解,河南某乡去年年初强迫农民拔掉小麦种植早熟西瓜,由于农民种瓜技术不过关,加之市场行情不景气,使得一部分农民不仅没有赚到钱,有的连本钱也赔了进去;为了挽回农民的损失,紧接着乡里又强迫农民种了2.1万亩烟叶,说秋后一定给农民一个"说法",结果还是由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又使得农民赔了个一塌糊涂。对此,一个姓周的老农蹲在烤烟旁直垂泪:"一会儿这个‘战略’,一会儿那个‘战略’。种田又不比打仗,命令一下,千军万马都得二话不说冲上去……农民再也经受不起这样瞎折腾了。"  相似文献   

11.
恭城讯近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人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着种菊花。正在田间移栽种植药菊的水滨村村民李天啸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以来,他将8亩田地全部改栽药菊,因为去年自己种植的3亩药菊赚了1.2万元,这让自己看到了种菊花的"钱途"。由于是"订单  相似文献   

12.
有则消息,令人感慨。据《淮海晚报》报道:江苏省涟水县小李集乡党委、政府,最近向农民作出承诺——让农民自主种田,政府不再搞硬性指令,而是当好农民参谋,以搞好服务来促进工作。2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在法律范围内享受了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在农村不少地方,当地政府或以规模经营、产业结构调整为理由,或以"形象工程"为名,强行要农民种这种那。否则,轻则被"批评"、罚款,重则毁田重新耕种。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味道。农民不仅失去了种田自主权,而且"指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九年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但新的一年结构怎样调,种什么,养什么,搞什么加工,一些农民心中无数。有的等上面的政策;有的看市场行情,有的盼上级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农民对今年种植、养殖项目,不同的农户有不同的打算,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一成不变"型。有的农户不善于了解市场,也不善于率先引进新项目,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反正是不长棉花长西瓜,不养肉猪养蛋鸡。就是市场不好,他们也不大改变。他们坚信"潮落自有潮涨时"。他们的生产项目跟上年差不多。当然,这部分农户都是分散的小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34岁的宋林,看起来与传统农民并无二致,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却有着传统农民所缺乏的思维、视野和抱负。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种粮可以致富;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明天,我来种田。"土地和作物就是他的孩子,每天不看一眼就不踏实2008年底,宋林回到老家湖北省蕲春县白水村。第二年年初,他流转了30亩"试验田",一边摸索种田诀窍,一边试验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抛秧等种植手段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认识和方略上的问题,必须澄清。一、强调结构调整,不等于放松粮食生产。首先,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必须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其次,当前的粮食不是绝对过剩。强调调整种植结构,目的之一是要把无竞争力的粮食品种在面积、产量上调减下来,发展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种。再者,农民增收需要以"稳粮"为基础。"稳粮"不仅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二、"愿种什么种什么",不等于撒手不管。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实践中,程度不等地存在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缺少信息,他们并不真正知道种什么值钱;二是缺少种子,知道种什么值钱,但没有种子;三是缺少技术,未能按技术要求种植、管理,结果产量低,质量差;四是缺少市场,收获后,市场难找,不  相似文献   

16.
报载,山东省昌乐县瓜农根据现代家庭人口少、口味新的需求,开发出每个仅一公斤左右的"袖珍西瓜",平均每公斤1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而普通西瓜,每公斤一般只卖到1元左右。时下经常听到一些农民抱怨,现在种啥啥多,养啥啥不赚钱。问题在哪里呢?缺乏对市场的分析把握是主要原因。如有的农民安排生产时,往往是凭经验、凭感觉,而  相似文献   

17.
近闻,河北省某县领导听说在一些地方农民种植烤烟致了富,便也让本县农民种烤烟,且打出"多种一亩烟,收益翻一番"的宣传口号,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措施,该县农民纷纷大面积种植烤烟。可等到了收获季节,销路却成了问题,大量烟叶堆放在农民家中,无人问津。结果是烤烟"烤"痛了农民的心。这种做法,在其它一些地方亦时有发生。作为领导想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农民致富,不是凭领导意志、行政命令就能实现的。那些不从本地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8.
正经常听到农民对结构调整的一些看法:今天调枣树,枣还没见长啥样,又动员让调梨树,说种梨的效果比种枣要好。调来调去,头都调晕了,到头来,还是没见有啥效益。最近发生在山西蒲县的"卖羊令",是一个极端的例证。在结构调整时曾经鼓励养羊,现在因为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就强令村民10天内必须把羊卖掉,令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人这样说,农民不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动心。在历次结构调整中,任凭乡村干部喊破嗓子,也很难让大多数农民主动参与结构调整,而往往是看到别人种啥赚了钱,自己才开始效仿。可是,这时市场商机已经逐渐丧失,待到自己的农产品成了规模后却又丰产不增收,于是也就出现了“前面种,后面砍,农民损失成循环”的现象。而在一次次的结构调整中,总有部分农民先知先觉,善于洞察市场需求,抓机遇迎难而上,带头试种新品种,结果是收获多于风险,成了率先致富的“领头雁”。值得注意的是,在历次结构调整中,这些先知先觉的农民既要应对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地都在进一步探索农业结构调整的更佳途径,以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优势。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目前的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趋同现象,就是当前在某些地方制约着农业更快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别人怎么调我也怎么调,别的地方种啥我也种啥,上一年哪一种作物价格看涨今年我就种哪种作物。这种盲目比照、随意跟风的结果,常常导致某一农产品由于种植面积增长过快,产量过多,市场需求过剩而价格大幅度下跌,农民辛苦一年,到头来获利甚少,甚至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