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责任主体,制定城市碳中和政策制定需要相关研究提供支撑。现有城市碳中和路径研究多存在单一行业视角、定性分析、面向中短期碳达峰开展或对于单一路径探讨等局限。研究提出城市碳中和路径研究的“经济社会综合性、长时间尺度阶段性、实现路径多样化、城市战略个性化”四大特点,构建了一套面向碳中和的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流程和定量研究方法,并结合成都市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长期内成都市难以仅靠需求控制、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低碳化某个单一支柱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多个支柱共同作用,其中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至关重要;部分剩余排放需要通过碳汇、BECCS等负碳技术或碳市场机制进行抵消。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是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恰是链接资本与“双碳”目标的重要纽带。在“双碳”目标下对当前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行考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利用2009~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我国主要碳源的工业和农业部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工业和农业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现工业和农业碳减排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支持绿色科技创新和增加绿色投资;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现工业和农业碳减排的过程中,能源效率改善作用尚不明显。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从积极推广试点经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绿色投资力度、持续发力节能提效层面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龚伽萝 《经济界》2022,(3):65-72
《巴黎协定》达成后,“碳中和”“碳达峰”等概念成为世界全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各国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理念出现较早,但实践较晚。自2008年起,英国通过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高耗能产业脱碳升级,英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加速从传统向绿色转型。中英在绿色转型各自具有比较优势: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方面,英国具有独特路径和丰富经验,同时占据着绿色金融规则体系的制高点。构建绿色金融系统为中英合作带来新机遇,双方可秉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以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标准互认为支点,在绿色金融系统构建方面深入合作,共同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制度创新环境良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碳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需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海南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以将海南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财税金融制度,建立碳汇交易制度与碳排放积分制度,出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国外碳金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上有关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概念、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可以从建立功能完善的碳交易所、规范发展碳交易市场、拓展碳项目融资方式、多方位提高人们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等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刘昆部长多次提出财政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财政如何更好地支持“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支持“双碳”目标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绿色财政体系、实施区域差异化绿色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和市场的双驱动作用、加强财政督导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22,(16):21-23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文章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提出中小企业所受“双碳”目标的影响,接受国家政策的调度安排,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规划,从调查问卷与专家访谈入手考察中小企业在结构转型和绿色融资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最终提出相关建议,为江苏省中小企业响应“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最后支持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碳会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企业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与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量化管理方法。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配“双碳”战略目标,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碳会计远景战略进行规划,分析我国碳会计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碳会计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碳会计理论研究,而且能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效率,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决策。  相似文献   

10.
碳中和目标下,加快产业升级,尤其是制造业的绿色化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必然选择。以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的理念为出发点,研究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机理,并用2007—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验证绿色金融如何助推产业升级。研究表明,长三角的绿色金融有了快速的发展,且当绿色金融发展到一定时期,通过增加绿色研发投入、节能减排等措施,会有效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探讨碳中和绩效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特征,运用事件研究法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减排政策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基准线性回归中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的独立效应阻滞碳中和绩效,但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碳中和绩效;囿于碳中和绩效可能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分别以三者为门槛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不存在门槛效应,两者的协同效应为门槛变量时,协同效应对碳中和绩效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碳减排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碳中和绩效,但政策的动态效应存在时滞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碳中和绩效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创新:将区域环境治理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效应纳入碳中和绩效分析框架,丰富了新时期双碳目标研究主题;从能源供给侧视阈下深入探究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碳中和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揭示了碳中和绩效的不同发展轨迹。研究价值:据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根据碳中和绩效发展历程因时施策,为...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标志着我国的低碳经济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标杆的雄安新区,应该在"双碳"目标的达成上起到引领作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少不了碳金融的支持。目前,雄安新区整体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基础薄弱导致碳金融的发展起步艰难,同时社会对于碳金融的整体认知程度不高、从事碳金融工作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以及碳金融的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都是雄安新区发展碳金融可能遇到的问题。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碳金融的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从建立雄安碳金融体系、设计碳交易激励机制、培养碳金融专业人才以及优化顶层设计和加快制度创新等多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碳金融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以及内部建设的不足等却成为阻碍碳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建立多层次的碳金融融资市场体系、丰富碳金融工具体系、完善碳金融组织体系以及系统设计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雪 《活力》2024,(6):193-195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中提到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推出,碳金融市场的建设进程在稳步推进,围绕碳金融的创新活动不断推出。一方面,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各类组织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交往;另一方面,国内绿色金融在政策制定、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不断丰富、逐步完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命脉所系。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实现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与绿色低碳共同发展。以2014—2018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析了碳信息披露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信息的披露水平越高,财务绩效就越好。最后,从企业、政府、国际社会等方面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发展绿色金融,力求在经济发展中创造更多社会效益,为当前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以环保为中心,为环保领域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是金融业服务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不仅可以帮助提升自身绩效水平,增强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有助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升级与优化机会。但从整体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价值,接着总结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发展基础较薄弱、欠缺有效的机制安排以及绿色信贷专业能力弱等问题与挑战。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热度不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的双碳目标,“碳中和”将是中国未来近40年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4月第19届上海车展如期举行,汽车行业作为高碳排行业,近年来新能源化明显,在碳中和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上海车展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指向标、汽车文化的推动者,在促进汽车行业新能源化,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推动实现碳中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立足于碳中和背景,以上海车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法,通过与法兰克福车展对比,以及中德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情况,探究上海车展在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治理和能源转型成为我国的长期政策,碳税制度作为碳定价方式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碳税的制度设计和开征面临社会性、经济性以及征管性等多因素的制约,从征收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制定以及优惠政策四个方面对发达国家的碳税制度实施经验开展分析,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碳税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碳税制度设计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对进一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双碳”目标的导向下,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推动其实施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城市更新和“双碳”战略在贯彻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从“战略与背景、需求与趋势、范式与路径、方法与行动”四个角度构建起研究的逻辑关系。研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更新行动新范式可以从顶层设计、广泛实践、适时总结、创新攻关和多元参与等方面探索。研究认为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体系可以设想由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来构成,具体城市更新行动可以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完整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智慧运营、社会综合治理等八个方面进行实施谋划。研究揭示了“双碳”战略和城市更新行动具有内在关联,力图为“双碳”战略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