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静 《江南论坛》2023,(3):52-57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坚持把握好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的关系原则、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原则、循序渐进与先行示范相结合的原则。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新期待。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呈现出条理清晰的逻辑理路: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致力于解决新发展阶段贫富差距等新矛盾新问题,是其逻辑起点;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其逻辑传承;从共同富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三个方面展开架构,是其逻辑展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3.
张宝林 《当代经济》2008,(8):139-141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形成了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先富一后富一共富的价值选择和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理论与共同富裕思想一脉相承。存在发展理念、价值主体、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共同富裕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力 《新经济》2022,(12):81-85
习近平总书记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上多次提及共同富裕,极大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为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重大创新,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中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举措,为江苏"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发展的一个亮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共同富裕问题从“本质要求”上作出重要论断并反复强调,恰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对“共同富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重点表达。共同富裕理论,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的,是新时代十年的显著标识;同时,这一理论也是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实践不断展开和深化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逻辑的必然结论。这一理论的创新发展,深化了毛泽东等人对走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设想,深化了邓小平等人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设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创新发展,包含了新时代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原则、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包含着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也包含了从民生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当然,扎实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蒋巷村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和共产党员模范作用,以“五位一体”文明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将勤劳创新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统一,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蒋巷村的历史实践证明,要着力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走出“搞农业不能发家致富”等思想误区,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逐步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陈健 《经济纵横》2023,(9):14-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支撑的理论优势、发挥好党的领导的独特优势、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显著优势和凸显市场经济效能的实践优势。应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治理体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加快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凸显共同富裕导向的市场制度新体系,完善三次分配共促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促进共同富裕的合力,加快凝聚各类市场主体促进共同富裕的共识,拓宽和创新公有制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渠道和路径,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突出表现为精神富裕成为人的自觉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精神追求向上向善。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国民教育的投入、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等途径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成为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深刻总结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共同富裕探索的经验有助于深化对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定力,就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秉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起点、更高目标、更高层次上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诸多经典著作中都阐述了共同富裕思想,而这一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文本解读,梳理《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地位、内涵、必然性、实现条件等内容,充分理解《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充分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就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毛泽东美好生活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的集中体现,是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这些重大判断与部署不仅从制度上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也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内涵和深邃思想,是时代的呼唤、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的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我国新时代“为何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展现了高水平的实践论、价值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互为促进、协同发力,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贡献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消除制约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各类不充分不平衡因素,通过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破除各种壁垒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为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农业农村生产条件改善相对滞后、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尚需进一步破除、农村民生保障短板制约突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急需改革突破等现实挑战。因此,应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为路径选择,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构建共同富裕格局;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夯实共同富裕基石;畅通城乡要素融合,激发共同富裕动能;完善城乡治理融合,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创新城乡制度融合,形成共同富裕合力;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关联。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诠释发展民营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为发挥民营经济作用赋能共同富裕提供鲜活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曦 《经济纵横》2022,(11):8-1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将面临诸多重大影响因素,科技创新则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科技创新既可有效改善和促进社会生产、推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也可有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缩小差距,有助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是,由于不同地区、行业、人群对新技术及其涉及资源的拥有程度和应用能力不同,也可能产生就业机会不平等、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还需积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用于增进人民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民生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民生。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提高居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协同推进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以习...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现阶段中国个人财富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消费者空间移动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的富民属性,其不仅能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人的全面发展,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收入和财富再分配,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创新提质效应、空间流动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赋能共同富裕。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城乡共同富裕、地区共同富裕、居民共同富裕,更展现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乡村旅游、区域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旅游创新创业和旅游业人才培养等予以有力政策支持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业促进城乡均衡、区域协调、收入分配均等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