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走过了求索、批判、彻底否定、反思、再认识与找回自信的过程。在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同时,要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要注意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也要注意对外的文化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汪颖 《当代财经》2023,(5):106-118
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是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首次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文化自信进行量化,基于2008—2017年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六分位文化产品贸易统计数据,采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文化自信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自身优秀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自信,会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久性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是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重要影响渠道。文化自信还会对文化距离与文化产品贸易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机制,间接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因此,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企业应充分重视民族文化要素在文化产品中的融合与创新,让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保持文化产品长久竞争优势的最深厚的根基和最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既是它的精神显示,又是它的价值表现.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而且透现着预期未来的取向范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激发国家不断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内在力量,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核心精神和推动力量。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海洋 《当代经济》2022,39(4):65-70
自文化自信被明确提出以来,其在政治学、哲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受到诸多关注.但到 目前为止,少有研究将文化自信引入营销领域,从营销学的角度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读.基于这一考虑,本研究把文化自信引入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提出消费者文化自信,并剖析消费者文化自信产生的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从构成维度、效度验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化自信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激扬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8.
9.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才能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才能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出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对总结分析区域文化未来发展.重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区域文化现代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由此引发了我国学界的研究热潮。文化生产力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将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自身生产力三类,其中所指的精神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文化生产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的主体性要素为研究起点,探讨其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志明 《大陆桥视野》2021,(4):93-94,97
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中起着重大的示范作用.作为关键少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做到知行合一,身先表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执政党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已上升为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十八大又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写入报告,提出四项任务及一系列具体要求.文化强国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操作层面实现突破,顺应了时代要求,回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报告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回顾了我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沧桑历史,通过对本国与世界文化的比较、反思与展望,提出了当前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做到对待传统文化“不忘本来”,面对他国文化“不忘外来”.  相似文献   

15.
马明茹  张海荣 《时代经贸》2013,(10):214-215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执政党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己上升为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十八大又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写入报告,提出四项任务及一系列具体要求。文化强国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操作层面实现突破,顺应了时代要求,回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报告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回顾了我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沧桑历史,通过对本国与世界文化的比较、反思与展望,提出了当前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做到对待传统文化“不忘本来”,面对他国文化“不忘外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更是文化精神的总体改革,由旧的传统文化向新的现代文化转型。文化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精神文化的改革会牵引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方面的改革,因此中国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建设中塑造现代化的文化精神已经提上日程。我们要塑造的新的主体性文化精神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和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绝不能再单纯依靠专业技术发展,文章在分析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医院文化,对于医院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持续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医院文化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民族学理论实践的主要对象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由此造成民族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为止我国民族学理论实践的基本范式是在讨论各民族发展史、文化的过程中依然以“族别”区分作为基础。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学理论实践需要秉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以及民族发展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关注国家整体化的发展,以此为基础促进多民族融合。民族学理论实践的过程中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效结合,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的结合,目的是为了追求发现与解决民族学理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维琴 《经济师》2011,(9):14-15
孝文化是是支持中国家庭养老的主要文化价值理念。孝文化自产生后不断调适,经历了从家庭伦理到社会规范的变迁过程。但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孝文化的约束力减弱,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危机。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孝文化的自觉,以推进孝文化的再生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