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顾芸  董亚宁 《财经科学》2021,(11):80-92
针对传统研究揭示的异质性劳动力选择分类效应在中国"失灵"的现象,本文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出决定异质性劳动力区位的地方品质效应.首先,通过引入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城市生产率水平、城市规模经济等构建了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逻辑机制,解释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空间格局趋同的特征事实.其次,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分析发现,全国、区域以及不同城市规模层面的实证结果均检验了理论预期;最后,借助门槛模型分析了地方品质的非线性耦合,揭示了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的异质作用.尽管劳动力个体具有异质性,劳动力个体都具有地方品质偏好,改善地方品质、按技按需优化劳动力区位不仅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空间最优配置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资源对用户开展创业活动至关重要,但对用户创业者资源创新能力影响创业模式选择以及关于创业绩效理论机制的探讨较少。通过构建不同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匹配关系模型,对221家嵌入众创空间的用户创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有助于用户创业者选择协同型创业模式并促进生存绩效提升;(2)资源利用创新能力有助于用户创业者选择自主型创业模式并促进成长绩效提升;(3)创业模式在资源创新能力对创业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4)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对资源创新能力与创业模式关系以及创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引入劳动力流动成本假设,分析了存在劳动力流动成本时,异质性劳动力在不同规模城市、区位和部门的就业选择。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文章研究发现:(1)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存在,使得城市规模与消费者效用之间呈倒U型关系;(2)高技能水平劳动力集聚于大城市的中心区域或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就业,低技能水平劳动力则选择在中小城市或大城市边缘地区劳动密集型部门就业,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地位感知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一股强大力量,深刻影响着个体行为表现以及创业者的创业承诺。选取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 CLDS)数据,基于时空比较视角,从主观社会地位、地位感知偏差、地位邻里比较、主观流动感和流动预期5个方面考察社会地位感知对创业承诺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社会地位偏低的创业者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承诺;创业者地位感知偏差越小,创业承诺越高;具备向上流动感的创业者拥有更高的创业承诺;当感知地位低于邻里平均水平时,创业者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承诺。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创业承诺前因研究,对于激发创业者高水平努力提供了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包含最低工资与流动人口创业选择的理论框架指导下,运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微观数据和与之匹配的1437个县(区)级最低工资数据,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效应显著抑制了流动人口的整体创业倾向,且相比于其他类型,对"必需型"创业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同时,对不同流动距离创业者的影响效应也与理论预期一致,即对跨市流动创业的抑制效应更明显。进而,研究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注重对开放条件下的异质性探究,初步检验了地区及行业开放差别对最低工资影响流动人口创业的异质效应,显示更为开放的地区和部门对最低工资提高引起的成本上升更加敏感。最后,考虑到各地区对吸引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将劳动者的技能差异因素引入分析之中并加以更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外商投资已成为组成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外商投资理论及区位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商在华投资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差异性和集聚性两个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采集数据,对外资在华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模型,得到了影响外商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系列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婧  甄峰  张姗琪  孔宇  李智轩 《经济地理》2022,42(2):114-123+211
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以南京市中心城区1 km×1 km格网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2010、2015、2019年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采用MGWR模型探讨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十年,南京市中心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与扩散作用并存,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2)用地成本、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生产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因素对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显著且对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为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的布局优化提供支撑,以期为南京未来的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8-2016年中国大陆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收敛态势,经济落后地区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的要素流动呈现"资本向西,劳动力向东"的特点,资本要素流动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劳动力要素流动则导致了区域经济发散。制度的完善可能提升了资本要素流动的正向作用且减缓了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负向影响,并促使中国区域经济由发散走向收敛。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产业空间转移过程中劳动力要素流动与政府行为存在明显关联,劳动力空间流动成本和商品交易成本对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一方面,满意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从而阻碍了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并引致资本回报率的下降,最终不利于资本形成.另一方面,任何不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性措施,都将引起本地区企业数量的下降,并且产业转移对要素流动成本将变得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在空间经济学领域,自Baldwin&Okubo(2006)将异质性企业假设引入到空间经济模型以来,异质性企业区位理论由于解决了企业异质性特征引致的企业内生区位选择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空间经济文献关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异质性企业区位内生选择的作用机理,考察了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总结了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下的最优化问题。在文献述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已有的实证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趋同速率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空间杜宾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了中国336个地级市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呈趋同状态,趋同速率随分位点增大呈U型。考虑资本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中低增长地区储蓄率作用显著降低。高增长地区受到周边经济带动作用小于中低增长地区,因而高增长地区的趋同速率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南、北方地区,东、西部地区均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特征,而中部地区内部表现出分异态势,即高增长地区发散,低增长地区趋同的特征。识别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政府更好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是创业者个体行为的延续,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影响新企业的行为和绩效。本文选择创业者两个重要的心理特征——自信和乐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信、乐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本文以创业导向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模型,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了145家技术型新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乐观和自信通过影响风险承担,间接正向影响企业绩效;乐观对企业绩效存在直接正向影响;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超前行动和风险承担)都正向影响新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3.
创业活动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创业者是创业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以2007年中国城市创业观察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频次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研究性别等创业者个性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贯穿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是创业初期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加速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高铁通车显著提升了沿线企业的专利质量,控制内生性后该结论仍然十分稳健.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是通过知识扩散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合作创新效应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的专利质量提升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高铁开通对位于区域中心城市企业的专利质量的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外围城市企业的影响则取决于与中心城市的地理距离;相较于中低技术产业,高铁通车对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年鉴城市层面的数据,计算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创业率,然后与CGSS 2010-2012年微观个体数据进行匹配,构建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城市创业率对微观个体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创业率的提升,可以提高微观个体就业的可能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创业率,微观个体就业的可能性就增长0.2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因素,选取了CGSS2010-2013年数据中的创业者样本,研究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于创业者雇用员工带动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性别等个人因素对创业者带动就业影响显著;家庭经济收入、母亲创业情况等家庭因素也显著影响创业者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25个村庄的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首先,把劳动力流动空间分为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四个尺度,分析流动劳动力在各尺度空间的分布状况,然后以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个体、家庭、区域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县内、省外两个空间尺度,而县外市内、市外省内两个尺度上获得的流动劳动力相对较少。个体、家庭、区域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但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正向或负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样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公共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认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是增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劳动力的个体、家庭与区域因素,使政策细化,政策目标更明确和准确。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投资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以及空间集聚理论,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检验其对风险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不仅会提升所处区域的技术创新,而且还会提升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该空间溢出效应受到空间集聚特征的调节,即相较于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集聚,创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更能强化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鼓励风险资本向本地区集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通过加强人才激励力度促进地区科研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者的行业选择是创业成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生存型与机会型的创业者在创业者个人特征、创业投资回报预期、创业壁垒和创业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行业选择决策模型,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作出评价,并对结果进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是分析交通设施经济效益的必经过程。从迁移的视角,以城市便利性为中介因素,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结合条件Logit模型分析劳动力个体迁移决策过程,探讨高铁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便利性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但存在区域异质性;高铁能够促使劳动力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没有流向一、二线城市;城市高铁的这种吸引对高人力资本、家庭背景良好、对现状不满的年轻劳动力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的产物,对不断变化中的劳动力流动持续进行观察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集聚是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力流动通过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循环累积效应影响货币外部性,并通过加快技术传播速度、提高经济个体匹配成功率影响技术外部性;以外部性为纽带,劳动力流动最终影响到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