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整理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指标,发现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巨大差异。用LP法测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如何通过协调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存在不平衡情况,其中东北地区更需要政府加大对数字产业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东部沿海地区数字产业化产出水平明显优于内陆地区。第二,资本密集型企业更有潜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第三,通过增加数字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口可以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4.
基于2003—2014年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微观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通过设置企业要素密集度作为门限变量,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要素密集度是决定上市公司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率效应"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易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未显著改善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中国上市公司参与全球价值链而获取的开放红利更显著地体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借助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机制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观点。因此,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特别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化,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于从企业微观层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年我国发生并购制造业公司的前后四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规模效率上升,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小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后两年规模效率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却处于先提升后下降状态,但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下降趋势。最后本文基于行业并购类型、并购相对规模、是否涉及关联交易等方面探讨其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财务视角下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利用DEAP2.1软件依据2011-2018年A施工企业甲、乙、丙、丁和戊5家单位面板数据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各时期A施工企业总体和5家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情况,分析其运营质量。其中,投入要素变量选取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中企业总资产和平均职工人数代替,产出变量以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代替。结果表明:A施工企业在2011-2018年总体上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小于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正;在2015年为最低谷,从2016年开始,A施工企业运营质量逐年变好,综合生产力水平提高,直至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负转正,且所属5家单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大于1,基本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水平,运营质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陈晓琴 《企业导报》2011,(13):168-170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贸易带来的静态利益,而忽视了出口贸易技术外溢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采用Levin和Raut(1999)的方法构建出口影响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计量模型,通过对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从技术外溢的角度分析出口贸易对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为海西技术进步和贸易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越来越关注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而对经济质量很好的衡量是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全球生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本当中蕴含着先进技术,即技术内生化于资本当中,因此本文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一步分解,并探讨我国资本积累速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总融资规模作用的比较,分析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既从总量层面呼应了既有研究中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或负相关的发现,又从资本配置结构层面给予了解释和回应,即金融发展在总量层面不必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甚至可能起阻碍作用,但是实体经济所获资本规模的提升,则会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检验及异质性检验等方法 ,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与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其中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发挥中介作用;对不同所有权的企业而言,进行数字化转型均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非国有企业中效果更强;相对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成熟期企业中二者作用效果更强。因此,企业应加快数字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激发数字化转型积极效应;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实施有差异化的转型战略;政府应发挥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优化数字化转型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马强  秦琳贵 《企业经济》2021,40(1):82-90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使用2001-2018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产业协同度,并考察了产业协同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城市整体及南方和北方的产业协同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方的产业协同度低于南方;在南方和北方,产业协同发展可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在南方和北方存在差异;学习机制、互补机制和竞争机制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效率共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南方和北方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发挥市场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和加快北方地区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和FDI溢出的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国际知识资本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促进弹性大于FDI溢出的知识资本,但在加入交叉项后两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技术封锁导致;国际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中西部。这一发现为我国更高效地利用国际知识资本进行区域间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6,(12):19-27
当前,有关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未能形成一致结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规制的内生性会干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引入工具变量克服环境规制内生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来验证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倒N型关系,从而验证了弱和强波特假说的存在。但是,研究结论并未显示出弱和强波特假说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因此,政府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措施,根据地区和产业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环境规制措施;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合理有序引进外资和引导外资流向。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我国物流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对象和计算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综述了现有研究文献,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静 《价值工程》2020,39(5):145-149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GVC)后向嵌入深度前向嵌入深度指标,分别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双向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并利用2008-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和检验GVC双向嵌入深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的结果表明:①中国行业的GVC后向嵌入深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GVC前向嵌入深度与企业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②中国的GVC后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会受到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受到GVC后向嵌入的作用比非出口企业大。③中低技术行业的GVC后嵌入深度对企业的生产率呈正"U"型的关系,来自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限制几乎对中低技术行业的企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数字转型已成为常态,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转型升级效果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在内生增长理论、动态能力理论、资源“三角形”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TFP研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TFP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