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逸青  张亚萍 《经济师》2023,(5):159-160
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恰恰也是党建育人所要解决的客观问题。在剖析高校党建育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高校党建育人功能优化路径,不仅促进高校党组织育人育才新模式的创新,还对开创高校党建育人新局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紧密相连,将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政育人的培养优势。基于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现状,论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层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政工作之间的问题,分析红色党建引领下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探讨党建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探索、创新、实践和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和机制,推行“师德引航”、“业务引领”、“育人引路”、“活动引力”四项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新品牌。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的理论架构问题。通过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引领,挖掘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价值,从强化主力军,提高育人能力;优化主战场,完善课程建设;拓宽主渠道,提升教学质量;校准度量尺,矫正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开展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以期开创我国高校英语课程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袁薇佳 《新经济》2023,(3):115-12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身处湾区的广东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诸多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和组织设置、分类开展教育培训、结合学科专业需求特点、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找准切入点和载体等方式,提高党的建设的规范化和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效,打造“专业+”特色思政新模式,推进党建品牌建设,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基因,从而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创新和组织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高校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当前高校基层党建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与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相背离的,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的意义和途径,提出基本思路,并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向中 《发展研究》2004,(12):75-76
高校是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任。高校要深刻理解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任务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以改革的精神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相似文献   

8.
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明确定位、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和谐发展;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保持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和首要任务,高校党组织及党的思想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组织保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实现高校党建创新,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思想建设的不断创新;二要发挥基层组织的载体功能,努力实现组织建设的不断创新;三要摒弃脱离师生的不良倾向,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的积极创新;四要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保障制度建设的有效创新;五要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建带团建工作需求,通过梳理研究成果、凝结研究结论、挖掘研究热点,构建“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强党建促团建特色工作模式。通过采用教育共享平台、打通实践育人渠道、优化评优工作机制、党团队伍共建等具体方式,进一步激发共青团引领青年的内生动力,以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9)
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当中去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的有力推动者。新时代高校院(系)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文章探索了"政治引领、党建固本、思政铸魂、夯实基层、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高校院(系)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亟须确立正确的师资力量建设机制。应该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建设,主要包括完善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任职机制,完善卓越法律人才教师的考评和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发挥院系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利  彭明霞 《经济师》2009,(5):94-95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到大学环境育人的关键:院系党组织是开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领导力量,如何发挥院系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相似文献   

14.
高校基层教师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党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师思想作风建设,铸造强势师资队伍,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温丝  薛宝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5,(5):122-123,138
高校全员育人创新机制是针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和需要提出的,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了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对100名社会居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高校全员育人创新机制宏观上能够主动争取学校、政府、社会等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微观上形成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通力协作的德育局面和德育合力,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因此,为增强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实效性,一是对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结合,丰富和发展德育理论,实现理论上的深化和拓展;二是结合高校德育的当前实际,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措施,为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创新机制提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高校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高质量党建领航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通过探索党建“543”工作模式”,创新高校育人新路径,以“定航—领航—护航”工程为载体,完善机制,建强品牌,保障护航。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育人培养模式,为培养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领航、护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建工作与和谐公寓管理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占领学生党建新阵地,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稳定的公寓育人环境。通过明晰公寓管理部门职能、确立主体与从属关系,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寓党组织体系,理顺公寓党组织与公寓管理部门关系,完善和修订有公寓特色的党员管理制度和约束规范,从而形成高校党建工作与和谐公寓管理良性互动的机制和模式。通过创建“学习型”“节约型”“文化型”“关爱型”“平安型”“和谐型”公寓,探索高校党建工作与和谐公寓管理良性互动的实践载体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心理育人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研究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具有新内涵、新特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心理育人工作,提升心理育人效果,应从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设实践活动体系、优化心理育人网络平台建设以及构建系统化的心理育人体系等方面增强心理育人实效,推进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调动社会治理参与积极性、创新社会治理形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正面临着价值精神性、共益关系性、组织协调性方面的三重问题与挑战。对此,需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为“元治理者“的作用,通过党的强有力的价值引领机制、党组织扎根式服务的工作机制以及“党建—社建”机制的双向嵌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组织共同体的有序发展,促进“人人参与”的治理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党组织应该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党建带团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探索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功指导和帮助学校团组织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团组织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