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推出"1+6"生态文明改革组合拳,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疏解和承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损坏,这就涉及生态环境损坏赔偿问题。文章在有选择地分析了北京畜牧业和制造业功能疏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探索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包括赔偿原则、建立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环境损失的测算。提出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运行机制,包括生态环境论证机制、生态环境税费征收机制、政策统领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除了直接论及“法治”的段落外,法治精神贯穿全篇。法治既是一种宏观治国方略,又是微观治国理政的具体制度要求,所以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理解和建设也历经了从“宏观方略的确立”到“具体制度的展开”的过程。司法制度改革是法治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依照“法治”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当前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目的应是建构满足人民需求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高校法治教育创新是法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法治教育创新,要转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并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创新到教育环境净化,切实推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当前国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法治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则是学术界观察分析这一问题的重要样本。综观我国30年的经济改革与法治发展的互动关系可以发展,经济改革初期的经济发展成就是在法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法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长期来看,实行法治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玮 《环境经济》2022,(9):8-17
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担责。但是在过往诸多的环境事件中,由于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损害未得到足额赔偿,受损的生态环境亦未得到及时修复,结果都是“政府买单”。水流、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是有生态功能和价值的。但是由于制度中缺乏具体的索赔主体,它们受到破坏后无人为其伸张正义,最终都是“群众受害”。不过,这些都是过去了。随着2015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启动,生态环境从此有了“代言人”,一切都正在改变中。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整个改革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主要途径。都说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2020年、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开了两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这20个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能发挥“品牌效应”——展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成效,又能扩大“示范效应”——推广各地行之有效、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这对于各地统一工作方法、震慑环境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的关键,就是推进政府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法治型服务政府”的提出,为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建设法治型服务政府,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政府法治建设,健全现行的《行政许可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和现代财政制度,将“法治GDP”纳入政府的政绩评价体系;一手抓政府服务质量建设,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赵媛 《大陆桥视野》2014,(20):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许多关于法治的新论断,还对法治愿景作了勾勒,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新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必须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环境权、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其根源是法治建设缺失的结果。宪法法律没有确认环境权,城乡断裂没有平等权,市场经济法治缺失排污肆意,政府法治缺失环保管理无力。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亚华 《经济评论》2004,130(6):51-57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是一项系统工程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焦点难点问题 ,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予以破解。同时 ,农村税费改革作为单项突破的农村分配制度改革 ,如果不与其他各项改革相配套 ,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也不能从制度上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把农村税费改革当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起点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法治的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开放推行的市场化道路,催生了经济法学的发展与繁荣。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断裂状态为经济法的制度竞争力发挥造就了现实的空间,而渐进性的改革又决定了经济宪政目标与经济法治秩序构建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将"试点"作为巨灾保险制度化的前提,是现阶段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这一选择虽与域外法治实践存在差异,但与法治本身不存在冲突."试点"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制度内容生成方面的试行与试错,在"试点"之初伴随着决策风险.在财政领域表现为规范性与公平性程度不足问题,保险领域则表现为政策引导不足与政府主导现象并存.因此,对横跨财政与保险两大领域的财政支持型巨灾保险的"试点",我们更应关注其法治化进程.一方面要遵循财政法治的总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政府介入市场的适度性原则,避免损害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将"试点"模式下巨灾保险制度法治化纳入财政领域改革总体进程之中,并在"宏观基金—中观项目—微观标准"基本框架下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时代命题,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五个体系以及六项任务。纵观《决定》全文,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贯穿始终,涉及方方面面,这是继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当今中国,改革是动力,法治是定力,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点燃了  相似文献   

14.
"中原兴则中华兴",为了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经济意义,必须关注法治问题,只有确立一整套完备的法治规则,才能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中原经济区的法治建设上来,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23,(16):10-11
公益诉讼检察参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问题后,检察机关及时跟进,针对行政机关履职不到位的问题,依法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其有效解决案涉企业非法排污问题。同时,依据民法典等追究违法企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将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建国70年来,新中国养老保险法治建设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革。70载改革主要历经3个阶段,从完善劳动保险过渡到改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到推进全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总体来看,新中国养老保险法治建设70年的治理逻辑遵循了弱身份与强契约的有机平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通过构筑"统分结合"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践行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和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养老保险改革"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和对"效率-公平"均衡价值理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升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并从时间到空间对依法治国方略赋予了新的内涵。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因此财政部门通过加快完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指标考评体系,从而  相似文献   

18.
王斐  朱昊 《经济问题》2023,(9):19-2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由国家政策由上而下强力推动产生,而非司法实践倒逼的结果。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创设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实施八年,但其适用范围仍然没有被学界和实务界厘清。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有名无实”,规范手段和立法目的之间有矛盾。作为主要制度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生态系统功能损失或自然生物因素的不利改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民事赔偿诉讼只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地运用该制度的有限功能,充分发挥该制度保护权利人财产权益、维护司法秩序的设计功能。该类诉讼制度的赔偿范围仅限于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身损害或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相关的财产利益损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起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文章考察了福建、江西等率先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省份的改革模式和主要经验,指出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法律缺失、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政策力度不足、经营行为短期化、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并提出了法律规范、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政策支持、利益再分配等加快推进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了一批房改试点城市。经过几年来的试点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房改经验。现在。有必要对房改试点的典型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全国城市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