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挺 《企业文明》2015,(4):39-40
众所周知,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美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0年,为什么同样为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就那么短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两点:管理和营销。这两方面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只有协调发力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我国民营企业家在这两个方面往往是“一头儿偏”。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分注重外部营销——做市场、拉人脉、走关系、做网络,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客户”身上,  相似文献   

2.
在远大,员工离婚、跳槽、主观性强弱都得用“德性”标准进行考量。不管是出自控制的想法还是“驯服”的考虑,张跃先生的治企实践都出了偏差,至少是过于理想化了。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 ,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资本输出 ,但主要是资本输出 ,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 ,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 ,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走出去”的主体是政府 ,还是企业 ?二、“走出去”的主体是国企 ,还是民企 ?三、“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来自行政约束还是企业利益约束 ?  四、“走出去”是单纯的市场目标 ,还是多元的目标 ?五、“走出去”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采取独资 ,还…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了远大中央空调,人们知道湖南长沙出了个民营企业家张跃;因为先后买了7架飞机(其中6架是公务机,并坠入湘江一架),张跃很有点名声。张跃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过一阵子总要弄出点响动来引起社会的注意。去年上半年起,张跃放出“迁都”口风(说远大总部想搬离长沙)。各地政府都放言要转变职能,都在营造和计较投资环境,新闻媒体自不会放过这条极具卖点、可从多个角度轮番炒作的新闻。一时间,远大、张跃、长沙市政府三方都被推到公众面前,分别接受社会的拷问。其中,长沙市政府恐怕最没“面子”。按一般的逻辑判断,长沙市政府显…  相似文献   

5.
民企决策理念要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谈到民营企业,我们往往会想起“三株”黯淡、“巨人”失色、“飞龙”卧坡、“爱多”消匿、“南德”事件、“太阳神”落山等种种遗憾。事实上从目前已垮台或正走向衰败的民企情况看,它们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那么,面对二次创业,民营企业如何才能防止重蹈覆辙?笔者认为关键是民企决策理念要升级。产权:由一元式升级为多元式。知名民企红桃K老总谢圣明曾说过两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句是:“只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能使民营企业转变成为公众型企业,真正实现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另一句是:“老板的股份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创维集团营销高层集体“出走”,叫人不自觉地想到90年代中期“小霸王”诸多中高层集体跳槽办步步高那一幕。此后,还有科龙的总监、副总裁辞职,等等。民营企业高层如此频繁地“地震”,难道说一度最吸引八方人才的私企用人机制,现在已成“明日黄花”?对此,广东民营企业家和学者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私企人才机制,能挖人但留不住人? 创维集团“黄陆之争”,表面上看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争执,其实也折射了民营企业内部斗争的特征:既有经营理念之争,用人之道之争,也有权力之争。黄陆之争则是两者居多,其中是非曲直外人难以置评。…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民营企业,之所以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初衷都是为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和价值,让企业变革。然而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呢?据一份统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目前在中国,高管职业经理人空降到民营企业,合作时间超过2年而且依然合作关系良好的比例只有5%。参与游戏的这100%的人都是非常出色的人,为什么成功概率还是那么低呢?本人就自己这1年半以来空降到家族企业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代》2005,(11):136-136
我的最艰难时光(2005年7月号)一位企业家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到底是哪一段?这一段故事造就了企业家什么样的“苦难品质”?本期封面故事讲述的主人公是: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可口可乐中国区董事长陈奇伟、远大空调董事长兼总裁张跃、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和迈普通信董事长花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走出去”利弊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特别对江苏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提到和媒体打交道,许多中小企业及其弱势品牌都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国民待遇”的感觉。强势品牌不用花费多大力气或“求爹爹告奶奶”,就能引来众多媒体的主动献身与免费宣传。而自己呢?要么出了钱不一定办得了事;要么跨进自己大门的媒体不是拉广告就是拉赞助的!为什么?自己又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先让我们来看看LZ企业的案例吧。LZ企业的媒体遭遇LZ企业本来是个不小的企业,在其鼎盛的时期,资产规模曾一度达到三个多亿,曾一度被其所处的内陆省份树为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及标兵,曾一度引得包括媒体在内的各路诸侯蜂拥“朝圣”。但在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1.
“整合”还是“分化”之争在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中已经存在很久了,而在当前则表现为职能结构和过程导向结构之争。企业如何在分化与整合之间权衡,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引进“空降兵”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第二次腾飞储存力量,改良企业环境。但是,不管是自己还是被自己引进的、或其它人引进的“空降兵”,最终都是欢天喜地开锣,偃旗息鼓收场,预想该走的都没有走,设计该留的一个也没留。这就引出了一个严肃的、令各方都很困惑的话题:“空降兵”为何不能生根、开花、结果?究竞是什么决定着“空降兵”的命运和前途?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引进“空降兵”的理想目标?文章提出解决“空降兵”引进面临问题的四个方面措施,以供民营企业决策者和人力资源主管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制约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而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是家族企业或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国家族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团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家族企业总体还处于幼稚期,绝大多数还处在第一代创业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爱多”垮台,“巨人”倒下,“三株”风波等知名案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家族企业究竟存在着哪些致命的问题呢?一、产权问题在一般人的眼里,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不应该存在产权问题,片面地认为家族企业产权天生就是明晰的。其实不然,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权问题。根据调查,家族企业的产权问题主要是产权的明晰以及产权制度的创新和优化问题。1.产权明晰产权明晰是建立一个成熟产权制度的基础。分析家族企业产权明晰问题,要看家族企业的来源。从家族企业的来源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企业由创业者独资或与亲戚、朋友合伙创办,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家族企业。创业初期,家庭成员齐心协力,不计报酬、不在乎地位,多数产权不明确,特别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这类企业,人们的“产权”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营企业80%以上带有家族色彩。在过去的创业过程中,创建者的个人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经营模式、理念。也正是在这种“能人经济”的作用下,家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市场变革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完全由家族成员掌控的封闭式家族管理的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改革初期创业的家族企业,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20多年,当时的创业者逐渐变老,体力和精力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多不如从前,他们面临着向年轻人交权的局面。把权力交给谁?是自己的家人还是外人? 是由董事会来决定还是企业家说了算?是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还是从家族角度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产权是清晰的,那么,民营企业为什么也存在改制的问题呢?民营企业要改且必须改掉的是它的“家族制”。  相似文献   

16.
自从“郎顾之争”以来,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就未曾停止过。虽然顾雏军已经东窗事发,但围绕郎咸平教授对产权制度改革的批评而展开的再批评,似乎愈发激烈。在这其中,焦点人物郎咸平的种种言论成为各方学者、媒体乃至网民或捍卫、或反驳的争论起点。不久前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被判刑之后,国有企业MBO问题再次凸现,这再一次表明,顾雏军的出局并不意味着“郎顾之争”的结束。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郎顾之争”已经完全超越了对MBO问题本身的纠缠,人们不禁要问:“郎顾之争”是否就等于MBO之争?如果不是,“郎顾之争”是否具有争论的交点?或者干脆这样说:“郎顾之争”存在过吗?从江西到四川再到清华大学,近几个月来郎咸平先生走遍大江南北,一路下来,其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已经蔓延到教育、医疗等领域。这种“遍地开花”的热情无可避免地把他推向了更为纵深的质疑空间。其中,一向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同样充满热情的经济学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李开发先生,近来也是针对郎咸平先生的种种观点逐一反驳,本刊特对李开发进行专访:一个被称为“穷人的经济学家”的学者为何如此坚定地支持MBO?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意制造某种话语阵地,而是希望提供一个观点与争锋的平台,来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钟朋荣 《英才》2005,(3):14-14
真让人不可理解,国有资产或国有股份,既然能卖给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卖给中国人;既然能卖给外部人(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卖给内部人? 最近发生的郑俊怀事件、健力宝事件以及关于MBO的争论,使我想起了国人所熟悉的—句话,即“宁予友邦,不予家奴”。国有企业改制,—个重要内容就是“卖”,或者卖一部分股权,或者卖掉全部企业。无论部分卖还是整体卖,都面临一  相似文献   

18.
《经济界》2003,(2):71-71
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指出,民营企业要搞好首先是解决信任问题。在信任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确产权问题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为什么产权跟社会信任有关系呢?厉以宁分析,产权是必须明确的,产权明确就知道了责任在哪里,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社会信用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比如常说的国有企业赖帐问题,这主要就是产权不清楚造成的。厉以宁同时指出,信任还跟制衡联系在一起。制衡是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避免最大的效率损失,制衡机制的建立就  相似文献   

19.
万象集团的老总鲁冠球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被问到为什么让儿子做自己的接班人?是不是企业里没有人能力比自己儿子强?如果有人比自己儿子强会怎么做?对此,鲁冠球说如果有人能力比自己儿子强,他会选择那个人。一向以"淡化家族制"引起经济学界广泛关注的方太公司董事长茅理翔,近日同样也被问到过这个问题,并就民营企业交接班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想,为什么有些人“跑官、要官“就能当官?为什么会出现“买官、卖官”现象?为什么各级领导“三令五申”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但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还是屡禁不止?这说明现在的用人制度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存在着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我们不妨从源头上谈谈如何彻底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