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3年度,棉花收购刚一开秤,各类棉花收购企业和棉贩都“一窝蜂”般地扑向棉花市场,你抢我夺,把棉花市场搅乱,价格不断提高。籽棉收购价格一路攀升,由最初的每公斤4.6元涨到了7元以上!最活跃的便是那些棉贩子和私人棉加厂等无证经营。他们肆无忌惮争抢棉花,即使是“超水棉”也敢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度新棉收购工作即将开始。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将面临国际国内棉花市场扑溯迷离,棉花资源相对减少,棉农期望值偏高等不利因素。而做好今年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工作对稳定我国的棉花产业,保证植棉农户和涉棉企业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谐稳定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为审时度势搞好今年的棉花购销,笔向涉棉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武城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全县常年植棉面积40万亩,总产60万担以上,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30多家(其中400吨型企业20多家,占德州市改造企业总数一半左右)。近几年来,武城县已成为鲁西北、冀东南的棉花收购交易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既是产棉大国也是用棉大国,棉花是除粮食以外最重要的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全国有近2亿农民从事棉花生产,棉花收购加工和纺织工业从业人员达2000万,棉花价格牵动着亿万人的心。2007年度,是近年来棉花价格较高的一年,对棉农来说是一个好年头,而对棉花经营企业来说,是提心吊胆的一年。2008年度新棉即将上市,棉花购销形势如何,德州市棉花协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先后对临沂市的苍山、郯城、临沐、沂水等重点产棉县和市直部分企业的棉花收购、加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市场基本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凡是由供销社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和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的棉纺企业基本都能按照国家棉花政策、遵照国家规定的棉花等级质量标准收购棉花。在棉花收购环节上,多数企业能坚持“一试五定”制度,“一试”即对收购的棉花进行  相似文献   

6.
山东是产棉大省,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变型过程中,由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措施不到位,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棉花生产、质量和市场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国家通过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拓宽棉花经营渠道,放开购销价格,并由市场形成,使山东棉花生产又再现了新的生机。今年山东棉花种植面积为1000万亩,预计总产量约1300万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山东棉花工作有喜亦有忧,就引起各级政府、经营单位广大棉农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新棉收购工作。  相似文献   

7.
山东曾是全国第一产棉大省,历史上年产量曾达到3500万担;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有棉花企业500多家,职工12万人,在棉花经营基础上,山东供销社发展了59处纺织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棉农和供销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政策的调整,农业科技的滞后和经营体制及企业机制的不适应,致使山东棉花生产大起大落,由年产3500万担跌到300万担,大部分棉花企业逐步陷入困境,沉淀资金138亿元,棉花生产和经营出现的困难,成为长期困扰山东的突出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重了山东省在棉花生产经营上的疑虑。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新的形势,省供销社认为棉花仍为山东的重要农产品,棉花经营仍是山东供销社的第一大行业,而且供销社的纺织已居山东纺织行业的首位。  相似文献   

8.
射阳县是江苏省的棉花生产大县,2007年棉花生产虽遭受了低温寡照、病虫害和台风暴雨的影响,但由于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棉农立足抗灾,科学培管,最终入库皮棉仍达到6.52万吨。从10月1日新棉收购开始,县棉花协会就对全县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情况作了跟踪调查。截至12月末,全县棉花收购工作全部结束,棉花加工亦已进入尾声,皮棉销售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资金、市场、经营体制、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供销社棉麻企业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资金紧缺,收购经营停滞,棉花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个别地方出现农民卖棉难、增收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北方个别产棉省份供销社棉麻企业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得不到农发行资金的支持,没有正常收购棉花,职工工资被长时间拖欠,职工生活出现困难,而农发行将资金贷给个体私营棉花收购站点,资金风险无形中加大。为此,我们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棉收购在即,为了指导全县涉棉企业搞好今年新棉收购、加工、经营工作,9月上旬县总社组织专门人员,分别通过开展生产、市场调查和召开棉业人士座谈会等形式,就棉花资源、市场价格、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今年新棉收购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1.
棉产业作为新疆重要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国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棉花积压严重,棉价持续下跌,棉花经营企业亏损的严重局面,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市场是残酷的,它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进入1999年棉花收购季节以后,棉花价格更是一路下跌,以致于人们对棉花生产失望之余,也对党委、政府在“九五”期间确定棉花为支柱产业的决策提出质疑,一时间,反对声较高,笔者也想就此问题发表一己之见,参与大家的讨论。一、延长棉花产业链的现实作用2000年预计棉花总资源将达3500万担左右,若不及时转化和销售,必将给政府、棉花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因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棉花市场放开,库存积压和收购价格下调等原因,棉农几乎无利可图,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棉花播种面积大幅缩减。为此,我局组成了一个专项调查组,分赴钱粮湖、大通湖、西洞庭、西湖等棉花生产大农场和棉花收购、加工、纺织企业及农户进行实地调查,旨在如何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增强湖南农垦棉花市场竞争力。一、现状和问题我省国有农场现有耕地100万亩,种植业以粮、棉、蔗、油为主。棉花生产集中在洞庭湖区的钱粮湖、君山、大通湖、西洞庭、西湖等十大农场,常年种植面积20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我国棉花产业政策及棉花市场的变化,钟祥瑞星棉花有限公司从2001年起,连续七年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以棉农为基础,以协会为桥梁,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经济合同为保证,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将棉农、棉花流通企业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利益共享、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的棉花产业化经营雏形。仅2006、2007两年,该公司收购经营皮棉19.1万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棉花购销经营体制经历市场化改造以后,广大棉业人士在市场沉浮中经受了种种考验,变得越来越成熟。然而,不知是精力牵制原因,还是主观指导思想存有问题,棉花生产服务工作被搁置一边,变得无人问津,棉花产业链成为无人链接的断节链,由此也引发了棉花收购市场中的资源大战、价格大战等无序竞争倾向,棉花价格起落无常,棉业受害,农民受损。面对这一不良局面,在新年度棉花生产又将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不能不让人对今后如何搞好棉花生产服务工作进行点滴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素有"华夏产棉第一镇"之称的盐都县步凤镇,是一个拥有7.5万亩棉田、年产皮棉13万担的棉花大镇。面对今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调低棉花收购价格的新形势,全镇植棉面积仍保持在7万亩以上。随着国内棉花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出现弃棉种粮的情形下,步凤镇缘何能够"稳坐钓鱼台"?多方调研,棉当家棉花生产是步凤镇农业经济的支柱,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仅棉花一项,人均收入达1400元。放开棉花销售价格,全镇棉花生产面临选择。经过认真调研,步凤镇认为在目前仍没有寻找到比棉花更能适应本地规模种植,并有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工作通讯》2004,(5):56-56
1、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内地棉花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一批大型棉花企业正在形成。未来3~5年,可能出现5~7家年经营量5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棉花企业,十几家年经营10万吨以上的大型棉花企业,将在未来棉花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棉收购工作全面展开。受9月下旬部分棉花产区连续阴雨影响,价格上涨预期增强,部分地区出现抬高价格、盲目抢购等问题。近日来,棉花收购价格和市场交易价格持续上涨,棉花市场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为切实做好新棉收购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棉花市场的全面放开,外资棉商已经进入中国。觊觎中国市场这么久,在中国取得棉花收购资格的路易·达孚、伊卡姆等外资棉商不仅参与国内棉花收购,还利用棉花期货市场赚得巨额利润。有关专家指出,面临农业国际化的冲击,历经风雨的中国棉花产业要想走出困境,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而是更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同时,国内棉花流通企业必须抛弃落后的经营理念,学会使用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各种对冲风险的手段,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主产区一些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今年一改往年的做法,大多保持一定的库存待销,特别是在棉价突破15000元/吨后,这些棉企更是加剧囤棉,甚至到省外采购棉花进库。目前,棉企这种囤棉待价而沽的势头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5年,棉花资源趋于紧缺,价格攀升;来年,棉农受利益驱动大量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导致资源充足,棉花价格再次下跌。这样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的生产及市场波动现象,被专家称为棉花"周年波动"现象。目前新棉收购已接近尾声,国内和湖北省新棉收购价格比上年上涨。面对新一轮的棉价上扬,一些权威部门和专家建议棉农、棉花经营企业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