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当下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而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必须承担起碳减排大任,因此探索江苏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是保证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利用江苏省各县级市和市辖区历年碳排放量及经济数据,建立三次对数模型,探索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菏泽市曹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把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作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曹县扎实开展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1.养殖情况结合曹县实际,着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重点养殖加州鲈鱼、黄颡鱼、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精准扶贫,渔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按照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湖州绿色渔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产业优化布局、提升水产种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建立养殖尾水长效运营机制、提高渔业附加值等促进湖州渔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养殖产业化——都市渔业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上海城市功能转变,必须加速水产养殖产业化建设,建立与其相适应的都市型渔业。其中在养殖业中推行产业化是都市渔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都市养殖产业化的内容、形式、发展方向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基于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利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研究城镇化水平对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地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推进城镇化不断发展进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碳减排政策,推动碳减排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路径与政策选择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水产养殖业的显著性特征分析,本文构建了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模型,通过数理分析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的本质;进而结合未来我国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路径,并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未来促进我国渔业发展“两确保、两促进”目标实现的政策选择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汉川水产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水产强市"的发展目标,以稳量、提质、增效的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了渔业经济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据年报统计,2017年全市养殖水域34.08万亩,其中:河蟹养殖12.58万亩,小龙虾养殖18.3万亩,鳜鱼、黄鳝、泥鳅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3.2万亩。发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卫市以科技示范基地引领现代渔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进一步加快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中卫市针对制约渔业综合效益提高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地资源、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实际,坚持把建设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作为推动水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抓手,通过示范基地示范、引领、带动,取得了技术成果当年示范,翌年大面积应用和水产养殖量效齐增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贵阳市为例,测算其2007—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时序变化特征、脱钩关系并预测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减源增汇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的脱钩关系;利用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 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0.75%;三大类碳源中水稻种植占比例最大,为67.37%,其次为畜禽养殖,为17.08%,最后为农地投入,占比为15.55%;细分碳源,除水稻外,化肥与牛碳排放量较高,但农膜、农用柴油、农地灌溉以及羊碳排放都呈增加趋势;脱钩分析表明,贵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类型呈现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4种状态,脱钩类型以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农业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根据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50.14万t下降至2026年的47.76万t。[结论]贵阳市农业碳减排效果明显,未来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农业减源增汇。  相似文献   

10.
3月8日,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陕西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经陕西省政府同意,通过完成渔业水域空间区划、建立水域滩涂管理制度、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产业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文章通过分别计算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生产用具碳排放量得出成都市近年来碳排放情况,为成都平原地区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研究与实践基础。[方法]选取2004—2015年科技发展财政投入数据与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回归模型验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碳排放量的关系,探究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减排的促进作用。[结果](1)成都市的种植业碳排放在4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2)化肥碳排放量在1999—2015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农业灌溉碳排放量整体平稳下降而减少的势头还未放缓,其在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3)农业机械的碳排放最小也最为稳定, 16年来一直保持在1.6万t左右,碳排放强度也在0.017 t/hm~2上下,可见成都市农业在21世纪初到目前的农业机械使用量基本稳定,对其依赖性较弱,有进一步减排的可能。(4)技术因素对减少农业碳排放具有驱动作用,并且随着技术资金投入的增加,减排工作会进入到"瓶颈",碳排放量减少的速度将逐渐放缓。[结论]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发现技术、制度、文化与农业碳排放量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从制度、技术、文化3个方面推动创新。  相似文献   

12.
首先,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森林碳汇的相关概念、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森林碳汇的效益。其次,阐述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再次,对森林碳汇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企业森林碳汇需求主要受内部特征因素、外部动力因素和市场机制三大因素影响;社会公众需求主要受个人特征因素、主观意识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三大因素影响。最后,提出要加强森林碳汇需求方面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12年中国纸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分离两种效应,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法核算造纸原料贸易的碳减排效应,运用IPCC清单指南法核算纸及纸制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纸产品贸易的鲜明特点导致其对国内碳排放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造纸原料的大量进口使中国减少对国内林木的砍伐,具有碳减排效应;另一方面纸及纸制品的净出口又增加了国内的碳排放,具有碳排放效应。中国造纸原料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明显,达1 902.11万t,相当于总蓄积量为1.805 709亿m3林木的年均固碳量;而纸和纸制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并不显著,只有51.36万t;但总体而言,中国纸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气候环境会议之一,其关注的重点是参与国的碳排放谈判和碳限制。基于博弈的思想,构建出一个气候大会碳排放谈判的博弈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中国的相关数据来解释目前的谈判现状。结果发现,这一模型符合IPCC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其次根据对比结果可知,中国目前在碳排放博弈中尚未完全掌握主导权。建议中国在全球碳排放谈判中要坚持以单位GDP碳排放作为减排指标,同时动态调整减排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苗  吴萌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3):96-10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为制定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构建法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农地非农化、土地出让市场化和土地开发强度是作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有效观测变量,我国省际层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总效应表现为土地利用水平提升1个单位,将促进碳排放增加0.159个标准单位,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2)土地利用通过城市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条路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其中,通过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表现为促进效应,影响大小分别为0.173和0.058个标准单位,通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表现为抑制效应,影响大小为0.101个标准单位。研究结论:建立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是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一项可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通过国土空间优化、生态红线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等手段减少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控土地利用方式、规模、强度、结构等减少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间接促进影响,激发土地利用的正向连锁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黑龙江省为例,首先对其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度,再研究农业碳排放同经济增长、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1996~2013年的统计数据,从4个方面估算了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进而采用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ARDL模型)对农业碳排放量、经济增长以及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业碳排放量、GDP增长和科技投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长期来讲农业碳排放量增长速率远大于GDP增长速率;GDP增长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长期影响程度远大于短期;科技投入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其中长期的抑制作用为12.4%,短期为3.9%,当滞后期为两年时,抑制作用尤为显著。[结论]经济增长会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的增加,而科技投入则能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有效地抑制作用,因而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来降低农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可为其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措施,农业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三峡库区(湖北段)种植业和畜牧业的8类碳源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估算法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根据STIRPAT模型及LMDI模型进行趋势分析与驱动因素分解,运用情景分析法对2020—2030年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 (1)化肥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的第一大碳源,占总量的29.05%,其后依次是畜禽肠道发酵、畜禽粪便管理。(2)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14年达峰,总量为171.67万t,且当年的畜牧业排放量总体高于种植业。而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却呈下降趋势,由5.37 t/万元下降至0.87 t/万元。(3)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及人口规模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作用显著。(4)强化低碳模式下,2020—2030年预测得知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趋于降低,表明库区农业可实现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结论 虽然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减排仍存在压力,但农业碳排放量的负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会促进碳达峰,服务碳中和,以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详细地剖析了林业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博弈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林业碳汇项目的前期和后期成本、相关扶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扶持成本等因素会影响博弈系统的演化方向,进而影响林业碳汇供给的稳定性。为提高林业碳汇供给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实有效且精简的林业碳汇扶持政策,林业经营者应有效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8—2018年的林业数据,采用边际碳减排成本作为森林碳汇价格的代理变量,构建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经济价值角度探析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过加大对森林自然资本的投资、改变林产品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三条路径促进森林碳汇发展;但是,由于中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森林碳汇市场功能不完全,以至于森林碳汇"抑制"经济增长。鉴于经济增长推动森林碳汇发展而森林碳汇在短时间内"抑制"经济增长,建议加快健全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合理界定森林碳汇产权、加强森林管理和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