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消灭时效,区分了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关系,论述了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也有专门论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物权请求权的一般理论;二、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三、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四、关于占有保护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我们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消灭时效。我们区分了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关系,论述了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也有专门论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物权请求权的一般理论;二、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三、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四、关于占有保护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认为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消灭时效。同时还区分了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关系,论述了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也有专门论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物权请求权的一般理论;二、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三、基于他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四、关于占有保护请求权。  相似文献   

4.
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理论界目前存在债权说、独立权利说和救济权说等诸多观点。物权请求权性质难以界定的原因在于对物权、债权权利属性的认识不明,应当摒弃物权属支配权,债权属请求权的传统观念,从请求权与基础权利的关系中推论: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是物权的一项权能或效力。  相似文献   

5.
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本文认为应当区别适用。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确认物权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在适用诉讼时效时应区别不动产和动产,以及登记和未登记的情形。从物权取得的方式来看,恶意取得物权的,有条件的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法律实践中,对诉讼时效的客体即哪些权利应该适用于诉讼时效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本文首先对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理论进行了概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民事请求权,特别是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我国民法相关规定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侵权行为法中,侵权物权的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六种;物权请求权的存在,使得法律没有必须规定侵害物权的六种责任方式,只须规定赔偿损失,返还财产和排除妨害等三种侵害物权的责任方式即可。  相似文献   

8.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实现票据权利人与票据义务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二次平衡而设计的.理论上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有较大的争议,主要有新票据权利说、票据权利残留物说、损害赔偿请求权说、票据法特别规定之请求权说、不当得利请求权说等观点.既然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上规定的一项权利,而票据法又是民事特别法,就不能割断其与民法上债的几个基本类型的联系,相反,只有将它在债的基本类型中定位和定性,才能准确地把握其性质.利益返还请求是基于不当得利之债而产生的,其性质应当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相似文献   

9.
废弃请求权一词在知识产权私法保护的范畴中出现,在学理上,其与停止侵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获取信息请求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请求权等并列,成为知识产权请求权的一种。然而它的性质是否就是一项绝对权请求权,它的实施主体是否就是司法机关,仍有待讨论。本文从废弃请求权的源流、内涵入手,通过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经济法上的行政责任等类似制度进行对比,结合国外的立法例和司法实践,试图对废弃请求权概念中的上述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一,"废弃请求权"并不是一项私法上的请求权;第二,行使"废弃"权的主体应该是行政机关。通过本问题的讨论以管中窥豹,折射出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中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有关当事人要求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对于当事人请求财产返还的依据,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看法,即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本通过对两种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两可以竞合,当事人在请求财产返还时,应根据需要加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11.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是为了平衡当事人的权益而设立的制度,但我国票据法对此问题的规定却不太完善,给平衡当事人权益造成一定困难。本文试图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和立法上加以探讨,试图弥补我国票据法的缺陷,正确确立我国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二次平衡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有关当事人要求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对于当事人请求财产返还的依据,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看法,即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本文通过对两种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两者可以竞合,当事人在请求财产返还时,应根据需要加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13.
预告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受让人之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当前一个观点认为预告登记亦可保障预售商品房购买人(预购人)于将来取得房屋所有权,但笔者在对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及其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预告登记并不适用于预购人之请求权的保障,其理由为:一、在预售商品房中,缺失预告登记所必须的不动产登记簿;二、在预售商品房中,预购人之请求权不能成为预告登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消灭时效是民法上的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民商事立法对消灭时效有较多规定,但远未达到体系化和严密化,首先“消灭时效”概念应代替“诉讼时效”概念,针对消灭时效的客体,本文考察了世界各国的主要立法体例,赞成以请求权作为消灭实习的客体,并对请求权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5.
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和各国立法入手,分析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的原因,并在对各种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学说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票据法》第18条和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作一分析对比,并通过对利益返还请求权成立要件的讨论,尝试找出完善我国《票据法》第18条内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实力的剧增,基于公众防御权的自由、公平和秩序价值,法律必须加强和完善包括更正请求权、答辩权、澄清请求权、诉权等权利在内的公众对媒体的防御权。  相似文献   

17.
有关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说法,一是损害赔偿请求说:二是票据权利残留物说,三是票据法上的权利说;四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说,其实,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债务请求权,因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的基础关系而产生的,当票据权利丧失后,是持票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受害第三者的直接请求权是指交通事故中受害第三者向承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人直接请求给付责任保险金的权利.赋予受害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受害者的利益.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基础在于强制责任保险的社会功能,但其性质属于法律特别规定的权利,是法律特别创设的债权.我国法律对第三者直接请求权没有直接规定,必然会造成适用中的混乱,应该在立法中对第三者直接请求权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无效合同所涉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在我国法律中没有相关规定,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无效合同的确认不应受诉讼时效限制,由无效合同产生的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限制,并且该诉讼时效期间应从确认无效合同裁判生效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合同法对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没有作规定,因此,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引起了合同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论.通过对请求确认无效合同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各种观点及理由进行评析后,认为请求确认无效合同应适用诉讼时效;无效合同确认后的赔偿损失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返还财产请求权诉讼时效的适用应区分登记所有权与不登记所有权:以登记作为物权公示手段的财产返还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不以登记作为物权公示手段的财产返还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应从终审法院确认无效合同的判决送达当事人的次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