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悲剧的效果不只是怜悯与恐惧,在这两种情感之上,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美学>是世界文论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其中的悲剧理论所占篇幅不多,但极其深刻和丰富,对后世影响很大.黑格尔对悲剧的审美效果的阐释透露了其对悲剧存在的看法,通过他对恐惧、哀怜说和永恒正义胜利说的解说可以看出悲剧必然存在的价值,悲剧是人对绝对真理的一种认识.黑格尔的悲剧存在观有其合理成分,但也有局限性,他对悲剧的探索始终停留在精神主观层面,所以不能达到更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使用了诸多意象。其中“尘土”的使用烘托了整个小说的史诗般的悲剧气氛。“乌龟”意象的使用则’让我们看到了由乔德一家所代表的农民在向美国西部迁移的过程中将经历的痛苦和艰辛以及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葡萄”意象的使用,一方面让我们领悟到了离乡背井的移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悟到了由于理想破灭以及残酷现实而给他们带来的辛酸和愤怒。  相似文献   

4.
从悲剧的诞生直到如今,在这个范畴之内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被真正地解决。我们一直在探究什么才能称得上为悲剧,悲剧的喜感又从何而来等等相关的问题。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这些问题。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是都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悲剧源于欧洲文明的悠久传统,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文学中缺少悲剧。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写了众多悲剧性的人物,使《史记》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性。司马迁通过这一悲剧人物的群像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6.
7.
在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使用了诸多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其原型,并且大多源于《圣经》,只有认清了原型意象,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这部小说的独特意义,进而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老舍作为现代学史上名的“平民”作家,一生致力于市民学的创作。本从老舍笔下的两大人物系列:旧派市民人物和“被损害侮辱”入手,着重论述了老舍小说对市民阶层悲剧性格命运的表现与批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娜与繁漪这两个人物所处社会环境、家庭婚姻及追求个性解放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求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展示两个主人公的三个阶段 :童年 ,成年 ,死亡 ,他们经历了从自然界到现实生活又回归到自然界中的悲剧 ,分析了引发悲剧的三个主要矛盾。从而得出结论 ,社会衡量婚姻的金钱和地位至上的标准必然引发了种种冲突 ,从而导致了这一悲剧 ,因此也就构成了这一悲剧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11.
尼采从审美听众和艺术家两个方面分析了悲剧的效果,明确提出了他的反传统理论。他立足于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站在审美的角度来理解悲剧效果,肯定了音乐与激情在悲剧审美效果中的作用,强调造成悲剧效果的音乐情感。悲剧借助音乐的力量冲破个体化世界对人的想象力设置的种种界限和阻碍,艺术家和审美听众都获得了艺术创造的最充分自由,为自己拥有了进行独一无二的创造的能力而深感崇高。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的悲剧艺术相通于世界,又极具民族与个性特色。其类型大致有英雄悲剧、家庭悲剧、小人物悲剧和命运悲剧四种。悲剧成因多数来自于人的自身,悲剧主角不存在好坏的截然分野,悲剧冲突各有合理性与片面性,悲剧结局具备民族与文体特征。对于最后一点,文章从“大团圆”“庄与谐”“意象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忧郁的浪漫气质使他以绝望和蔑视的眼光看世界,并产生悲剧快感。哈姆莱特的延宕是由于现实对其浪漫性格的扭曲而产生的对复仇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4.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与《圣经》典故的联系十分密切。本文拟以原型批评视角剖析《愤怒的葡萄》的“出行主题”,通过分析其出行特征与出行元素,指出其成功地利用了“出行主题”的原型塑造,并移位(displacement)运用了相关主题元素,通过暗喻指涉等手法将现实与典故“互文”性地穿插在一起,以道德和情感渲染的方式表达了相关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单元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4):5-10,20
该文试图从剖析现代女作家陈学昭的婚恋悲剧入手,着重探讨在男权文化挤压下,女性从奋力突围到身陷困境的时代社会、文化思想与个人性格等原因,重新审视在民族与阶级解放的宏大历史叙事中,女性解放的艰辛曲折历程以及时常被遗忘、被遮蔽、被扭曲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屈原文学作品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是诗人的首创,它既展示了屈原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也蕴含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的戏剧大师,二者都擅长悲剧的创作,都擅长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本文从悲剧主体的层面切入,按照社会地位、陷入矛盾冲突的方式和抗争的激烈程度三个方面来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和关汉卿戏剧的不同之处,并深入探讨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居正出身平凡,却勇于抗争,最终问鼎首辅宝座。因主持万历新政,挽救明朝于危亡,万历皇帝称其"功在社稷,泽被苍生"。然而,他最终也未逃脱"靡不有始,鲜克有终"的改革家命运。近些年来,学者们分别从政治体制和个人性格等方面出发,探讨张居正悲剧的原因。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张居正在命运、事业、伦理、性格方面体现出的以抗争性为核心的悲剧精神,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张居正及其悲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天边外》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成名作。悲剧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要形式,《天边外》也不例外。而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能看到弗洛伊德思想理论的烙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奥尼尔拓宽创作思路、加深作品表现力都有非凡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分别代表三重人格——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天边外》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利用矛盾学说解析悲剧的内在机制,他的悲剧理论包括“冲突——和解”说和“三要素说”。他认为悲剧的产生在于矛盾双方都片面地强调本方的合理性而否定对方,因此矛盾具有必然性,且不得不强使双方退让罢休以使矛盾和解。“三要素说”是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独特贡献,他认为悲剧既要具有伦理的力量.又要具有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还须用毁灭终止矛盾。他特别强调悲剧重在内容.尤其是须体现以伦理力量为核心的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