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知是一种人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王阳明的"良知学"将"良知"作为其思想的核心,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关怀。本文以良知为主线,通过对王阳明"良知学"的主要理论渊源的梳理、"良知学"的学理内涵的阐述以及对阳明后学的"良知学"的简要阐述来揭示出"良知学"的时代意义。"良知学"的时代意义就在于通过道德自律,人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在整个社会中就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发展脉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完整的人"的思想贯穿始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完整的人",其内涵集中体现为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力全面发展,主体性充分发挥,全面获得其社会关系。因而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引领"天地境界"的提升,以塑造"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以人为本是对人类主体道德人格的真正尊重,是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人的主体性道德内涵的一次回归与发展,在此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人实际是指类存在意义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以及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在理论架构上以天人合一为框架,融合了生态本体论与生命实践论、生命境界论,在肯定自然生态内在价值的同时,高扬人的主体性,把生态本体化为一种生命意义的定位、生命价值的实现和生命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属于特殊文本翻译,研究诗歌翻译需要关注译文文本与译者。译者主体性表明了译者的审美、文化意识、创造性与人文品格。在重视译文主体性的基础上,探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诗歌的影响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从译者角度深化诗歌翻译研究。郭沫若《西风颂》的汉译,体现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译者主体性在译文诗歌中的发挥,证明了"风韵译"理论的研究价值,实现了基于译者主体性翻译诗歌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现象、属性与本质的不同理解深刻地影响着旅游学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的发展。旅游现象、旅游属性与旅游本质是彼此相对的概念,旅游本质是旅游现象的递层抽象与概括;旅游现象是旅游本质的具体化表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研究旅游本质须以旅游者审美为核心,而旅游者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人本性的道德审美。作为道德审美的主要形式的修身养性既是普遍存在的旅游现象,又是亘古未变的旅游宗旨。修身养性的三重境界,修身、养性、"化水"是旅游现象、属性与本质的全面概括与体现。修身、养性可以为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本质,"化水"则是深层意义上的旅游本质。  相似文献   

8.
"留白"艺术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分析了"留白"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总结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留白"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生成于他所面对的动荡而穷困的社会境遇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生活实践,其实质就是在清苦、压力或穷困的生存境遇中追求仁爱、正义、道德等精神世界所得到的心灵上的满足与升华,“君子固穷”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它启示大学生--在清苦的学习生活、交往行为以及困境、压力中追求快乐人生境界,确立理想信念,追求仁爱、道德等精神快乐,弃绝消费主义等享乐主义快乐观。  相似文献   

10.
译本和译者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译者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散文是现代中国文学形式表现之一,且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句中会出现较大的模糊性,因此散文的翻译尤其可以体现译者的主体性。论文以对比《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究译者主体性在散文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刘体仁是明末清初时期词学发展中一个重要人物,其《七颂堂词绎》中"境界说"的提出,首次将"境界"这一术语引入词学批评范畴,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发展和研究,尤其是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刘体仁"境界说"核心内容散布于《七颂堂词绎》中,主要体现在"词之体式论"、"词中警句"与"词之神理"三个方面,其直接影响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相关理论,"境界说"在词学领域有首创之功,其对于清代词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挖掘经济学境界是如何受人类境界的影响是本文的主题。经济学是受人类功利、道德和天地三种境界影响并也相应地呈现出三种境界;在每一境界中,都相应地存在着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了解这一目标,将有助于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进而增强开拓经济学领域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至上和精神失落的时代,呼唤着一种摆脱物欲和实现精神自由的"关怀教育","关怀教育"来自对工具理性教育的反思,工具理性教育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关怀教育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对话",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等"情感认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仁慈、灵性和爱等品格,让学生了解、感受和保持自我,并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在关怀教育实践中,应培养懂得关怀的人、以"榜样带动"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公益实践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意义上,人的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存在在他与其周围世界的总体关系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动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作为主体时所具有自主性、自觉性以及选择性。在被法律统摄着的现实社会,当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时候,人的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就在社会主体之法权主体地位当中得到了体现。正是凭借这种法权主体地位,在民事诉讼活动当中,当事人也就成为了诉讼程序的主体,其种种程序需求以及由此产的程序利益理所当然地需要得到充分的等重与关怀,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产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从心智哲学的视角研究译者主体性,抛开了以往对诸多制约翻译的外部因素如文化、语境等,而是回归并探索翻译中"人"的问题。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其主体性的发挥是在其意向性背景以及思维的影响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提到伦理,我们首先会想到道德底线,即人类将善良、良心、正义、义务等一切正能量的元素体现出来,而生态伦理学就是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处理与自然、生态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价值和道德意义,让生态伦理学无形中在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中发挥出关键和重要的引领意义。用新时代教育理念铸魂育人是当前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将生态伦理观体现在新时代的教育过程中,让人类在学生时代就树立用道德和伦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意识和思想,主动保护自己的家园,积极改善身边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又积极的意义,而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斯密问题"指亚当?斯密的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之中关于人性标准的矛盾问题.本文将文献资料中对"道德人"与"经济人"实际上的统一性的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然后从另一个角度简单阐述了对二者统一性的理解--即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那么道德人与经济人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统一.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主体及主体性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性,完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净化党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在民族优秀道德基础上,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当代经济正在走向市场经济。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和自我完善,规范性与主体性,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价值系统。道德价值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协调人与社会、人与  相似文献   

20.
"审美"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当代审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贴和关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肯定,对人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审美文化,包括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特别应当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