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宅价格长期稳定上涨的理论界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住宅零空关”假设下,住宅的理论租金和理论价格均由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宅存量共同决定。合理的住宅租金上涨率等于国民收入增长率减住宅存量增长率。合理的住宅价格增长率则等于市场贴现率减去该时点住宅理论租金与住宅理论价格之比率,超过这个界限的住宅价格上涨均被看作含有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2.
《四川物价》2010,(3):44-45
近期,国际旅游岛的获批引爆了海南楼市,2月8日,海南省物价局在“1月下旬市场价格监测报告”中发出房价价格预警:近期海南住宅商晶房价格上涨29.89%。为此,海南启动价格应急监测预案,加强住宅商品房价格及销售情况的跟踪监测,实行一周双报制度。据海南省物价局2月5日对部分市县住宅商品房抽查情况显示:最近海南住宅商品房价格涨幅趋缓,销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职能分异的城市多中心结构有效缓解了资源配置的不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对住宅价格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以城市职能各异的武汉“三镇”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住宅价格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三镇”中,武昌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汉口呈扇形模式,汉阳呈多核心分布模式;绿化率、公园距离和生态环境分别为建筑、区位和邻里特征中对住宅价格作用力最强的驱动因素;差异化城市职能中心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汉口受区位特征驱动影响最强,武昌受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影响最强,汉阳受建筑特征影响最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结合城市中心职能引导要素流通与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运用谱分析探索了增量与存量住宅价格的周期及其领先-滞后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增量交易为主导的住宅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因此,政府应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增量住宅供应、完善存量住宅市场等途径强化市场调控。  相似文献   

5.
讲求“性能价格比”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如在住宅设计中,采取“动静分区”和“公私分离”的手法,开始讲求起居厅的设计。这些对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价的高企既与投机因素有关,也不能忽视城镇住宅特征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和天津等五地的住宅楼盘价格数据,从特征价格的角度,对这五大城市的住宅价格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城镇住宅特征价格呈现显著的价格梯度以及密度梯度;容积率、绿化率、装修标准都会对住宅价格有正向影响;住宅所在区位和邻里特征在住宅价格中也有所反应。  相似文献   

7.
传统住宅存量—流量模型隐含新建住宅数量极少、交易以存量为主的假设,得出存量价格领先流量的结论。中国住宅市场以新建住宅为主,研究发现北京一手住宅价格领先于二手住宅,上海一、二手住宅价格互为因果,广州和深圳的一、二手住宅价格间不存在显著的领先—滞后关系,与传统模型不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市场状况下住宅存量和流量价格关系的一般性假说,即存量和流量住宅市场的份额大小将决定存量和流量价格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  相似文献   

8.
房产交易增税效应与市场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小钢 《商业时代》2007,(11):86-87
商品房住宅价格持续上升的现实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国家“房产新政”以及市场对政策的反应,深入分析了我国房产市场,特别是商品房住宅市场独有的一些特征,重点阐述了房产交易增税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镇住宅价格持续上涨,是住宅市场需求与供给双方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现阶段城镇住宅特定价格形成机制的必然结果.现阶段政府对住宅价格实施的系列调节政策无疑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对城镇住宅价格调控的重点应该着眼于住宅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和住宅供给管理上.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大城市住宅价格波动走势会逐步波及中小城市。建立城市之间住宅价格波动的理论模型,揭示住宅价格波动效应的实质,提出对这种波动效应进行引导性干预的政策,避免城市之间住宅价格的过度干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住宅享乐价格分析法,结合动态计量经济学建模理论,建立起了城市住宅享乐价格模型.通过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城市舒适性能够解释住宅的价格水平;同时,文章还指出当前影响城市住宅价格的三个主要舒适性因素:城市的区位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最后,指出了除城市舒适性属性因素之外,构成住宅价格的非均衡属性因素,并结合这两种属性因素,最终得出了偏离实际值较小的住宅享乐价格误差修正模型,为相关部门准确判断、预测城市住宅价格,提供了科学、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住宅价格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居高不下的北京市住宅价格更是国家与民众关注的焦点.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住宅市场价格足由住宅需求和住宅供给共同决定的,因而分析北京市住宅市场的供求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基础——Lancaster的消费者偏好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Rosen的产品特征市场供需均衡模型,选择了9个住宅特征作为模型的自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函数形式的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并采用南京市500套多层住宅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模型可用来分析和解释住宅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且9个住宅特征对住宅价格影响程度各异,同时根据特征价格将住宅特征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类和排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经济适用房、土地价格与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土地出让价格、经济适用房价格和住宅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土地出让价格和经济适用房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力度存在区域性差异;(2)短期内,经济适用房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其供给有利于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趋势;长期内,经济适用房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其供给会起到推高房价的作用;(3)土地价格对住宅价格的长、短期影响效应均为正,但影响力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固定效应变异系数模型,利用2002~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地区层面上,东中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加大会引起商品房价格的上升,而西部地区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增加能够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2)时间维度上,短期住宅非市场化供给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反向响应,其供给增加有利于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而从长期来看,其供给增加反而促进了商品房价格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Hedonic模型的石家庄市住宅属性价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donic住宅价格模型是研究住宅属性与价格关系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石家庄为对象,收集了896个普通住宅详细资料,构建了石家庄hedonic住宅价格模型。利用STATA软件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各主要属性的隐含价格,并对各属性价格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成本对住宅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旻 《商业时代》2007,(14):96-97,99
房地产住宅价格和土地成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地成本是住宅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杭州为实证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土地成本和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揭示城市土地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各城市住宅价格的差异,除了区域位置的因素之外,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区位条件相差不大的城市,其住宅价格的差异主要是由城市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所造成的.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对已有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分析,建立适用本文的城市化指标体系,结合江苏省数据对城市化指标与住宅价格的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创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城市化各项指标和住宅价格关系的研究找出城市化与住宅价格的一般规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开始住宅市场化改革以后,住宅价格呈现持续快速上涨趋势。本文从居民收入水平和住宅市场租赁价格的角度,对我国住宅价格上涨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勤 《市场论坛》2008,(8):47-48
文章通过列举当前我国住宅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了对住宅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调控住宅房地产价格的措施方向,从而在实践上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加强对住宅房地产宏观调控起指导作用,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