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资产证券交易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广泛流通。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便是"沪港通"项目。"沪港通"项目为上海以及香港两地的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入,促进了内地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尤其是在香港与上海之间的交通、信息等在交易日变得更加便捷的情况下,跨地域交流合作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流。本文主要对沪港通的市场影响以及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改善当前情况下的"沪港通"股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监管问题,以及未来防止金融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时宣布:"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在李克强总理宣布沪港通启动后不到3小时,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即发布《联合公告》。上交所称将根据《联合公告》,与有关各方进一步协商,尽快达成交易结算等合作协议,并完成规则、业务、技术等相关准备工作。10月中旬,证监会向各地证监局下发《关于证券公司参与沪港通业务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沪  相似文献   

3.
《浙商》2005,(7):110-110
在香港迎来了回归之后的第8个年头。我们欣喜地看到香港经受住了经济低谷的考验,香港经济正在强劲反弹,复苏势头越来越好。香港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第九大、亚洲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仅次于东京;全球第十二大、亚洲第三大国际银行中心;全球第七大外汇交易中心,最开放的保险中心之一;亚洲第二大银团贷款中心等。2005年IMD世界竞争力评选中.香港在参评的6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自从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的签定,2004年内地居民开放香港个人游、粤港合作.沪港合作、浙港合作、香港开办人民币业务.内地企业纷纷赴香港上市等.内地和香港的距离越来越近,合作越加密切。内地企业也已清楚认识到,国际化己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进入香港寻求商机.是那些需要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开始部署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大经贸》2008,(6):89-89
5月9日至14日,2008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在风光旖旎的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举行。92场招商活动、1200余个推介项目,掀起赣港合作的新一轮热潮。  相似文献   

5.
顾珺 《北方经贸》2004,(7):117-119
沪港两地可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 ,上海可与香港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整合国际资源 ,完善开放型经济 ,加快上海“走出去”的步伐 ;香港则可联手上海开拓内地市场 ,整合内地资源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提升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和促进香港、北京、上海广告业的合作与发展,香港广告业京·沪考察团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在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举行"香港—广告创作的良伴"研讨会。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林天福先生致开幕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对外经  相似文献   

7.
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宣布沪港通于11月17日正式启动。沪港通由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组成。沪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香港证券公司或经纪商经由香港联合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购买沪市上市公司的股票;港股通是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购买港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据了解,处于资本项目管制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考虑,两地证监会从投资标的、参与投资者和投资额度等方面对沪港通试点初期做出了一些规定。  相似文献   

8.
沪港通政策的推行,促进了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学术界对沪港通的研究也开始增加,但着眼点多集中于开通后对企业绩效和指数的影响,鲜有从企业本身探究文化特质对交易量的影响。本文以北向的沪股通为例,选取2014年12月5日~2017年6月5日间的沪股通北向交易数据,将文化特质分为距离、高管背景、交叉上市三个部分,试图探究文化如何影响香港投资者购买沪股通标的A股的行为。结果证明,香港投资者北向购买时,会选择距离香港较近、交叉上市、规模较大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券业无论从行业规范还是市场行为来讲,都远远落后于香港、美国等金融发达地区,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较晚、监管不利问题一直阻碍着A股市场的发展。作为A股市场的重大改革,沪港通试点的推行不仅加快了A股市场改革的步伐,还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金融往来,并为两地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多年运作经验,就沪港通所带来的市场影响进行预测与分析,借此为沪港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业无论从行业规范还是市场行为来讲,都远远落后于香港、美国等金融发达地区,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较晚、监管不利问题一直阻碍着A股市场的发展。作为A股市场的重大改革,沪港通试点的推行不仅加快了A股市场改革的步伐,还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金融往来,并为两地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多年运作经验,就沪港通所带来的市场影响进行预测与分析,借此为沪港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告》2005,(10):122-122
随着内地与香港CEPA第二阶段的正式实施,可享受零关税优惠的香港产品总数增至1.087种.为了加强和落实沪港两地在CEPA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使港商在CAPA第二阶段的优势下.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2005香港工展会在去年取得骄人成绩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8日——12日再次登陆上海展览中心.本次盛会将继续为沪港两地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贸合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小平 《大经贸》2005,(11):40-41
9月22日,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将于28日在香港举行之际,为推动粤港两地的投资贸易发展,帮助广东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一步了解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粤港双方有关部门和机构联合在广州举办了赴港投资实务宣讲会。“走出去”的首选地香港是亚洲的枢纽城市,同时也是亚洲最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上海申办“世博会”将加快上海城市的建设速度,给周边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尤其会大大推动上海旅游业、物流业、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上海正处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促进上海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当前上海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世博契机,探讨了世博会对上海服务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并强调加强沪港合作,借鉴香港服务业的经验推动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沪港一刀     
大卫 《中国海关》2014,(12):7-7
2014年11月17日,令人“望穿秋水”的沪港通终于正式问世。透过这一机制,内地和香港两地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同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正因如此,在其还仅仅处于讨论阶段时,便已经引发了足够的关注。但这个旨在推动沪港股市交易互联互通的试验性机制,第一周的交易却较预期冷清不少,非但额度使用连续收缩,其对离岸人民币(CNH)汇率的冲击也非常有限,可谓“叫好不叫座”。这般景象何以出现?沪港通的未来是否堪忧?  相似文献   

15.
上海申办“世博会”将加快上海城市的建设速度,给周边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尤其会大大推动上海旅游业、物流业、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上海正处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促进上海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当前上海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世博契机,探讨了世博会对上海服务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并强调加强沪港合作,借鉴香港服务业的经验推动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0)
本文结合股市联动的两种机制结合沪港两地股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假设,对沪港通影响沪港两地股市联动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后,A+H股溢价并未缩小,有形机制对沪港联动性的影响有限。沪港市场间在极端情况下的联动性显著增强,这意味着沪港通加强了沪港市场间的投资者情绪传染,通过无形机制对沪港联动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进沪港两地的金融合作,同时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发布沪港通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公告。此次参与沪港通的股票范围是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股票。因此本文将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沪港通是否改善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的隔绝状态,是否促进A股估值体系更加合理进而降低AH股溢价?  相似文献   

18.
沪港通传奇     
<正>7年之后,终于迈出了这一步。2014年11月17日晚,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如释重负。沪港通"通车"首日:"港股通"即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方面,全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首日成交量为17.68亿元,占比约16.8%;"沪股通"即香港投资者购买A股方面,全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至11月17日下午1时53分已告用罄。对于这个将中国资本市场领入新时代的沪港通,他用12字评论了首日的表现:"波澜不惊、冷静开场、总体平稳",他称这  相似文献   

19.
信息集锦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港设立仲裁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9月24日在港举行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正式设立,该中心是贸仲委在内地以外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沪港本地产品出口的比较 由于制造业的大量内移,香港制造业相对衰退,1995年港产品出口总额为2136.57亿港元,比1989年的2241.04亿港元还减少了100多亿港元,港产品出口90年代以来处于停滞状态,如果扣除香港的通货膨胀因素,实际为负增长。 相反,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本地产品的出口迅速增长,1990~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20%,大大超过GDP的年增长速度。外贸出口商品总额由1989年的50.32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