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启动力量和扩张动力,一直主要源于政府的安排和推动。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的深刻变化,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外生动力机制的延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意识、微观经营机制、市场空间扩张与力量壮大,均产生诸多消极影响。转换动力机制,激活并充分发挥其内在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上所制经济共同发展,所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应该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历经四次宪法修改,每一次修宪均适时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本法保障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也在其间逐步得以提升。修宪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益于宪法自身内容的完善。修宪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双向的、互动互促的关系。非公有制经济宪法法律保障的完善应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宪法条文本身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修宪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宪法实施监督保障制度以及确立并完善各类国家机关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制订起着关键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观以及国际环境是促进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变迁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或正在成为县域经济投资的主体,成为推动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认识障碍,即在人们的思想中仍然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较大的的偏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限制过严,竞争环境不利于其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在规模、管理、技术和人员方面比较落后、低下。因此为消除这三大障碍,有必要采取各自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客观分析了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政府在发展广西非公有制经济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借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一要从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制度创新入手,实行制度创新;二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三要政府扶持,政策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椎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西部开发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支持引导下,继续迅猛发展,但未来发展方向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后,非公经济的地位已从“必要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结构、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许多诸如社会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融资渠道不畅等困难与问题。因此要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转轨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这是因为经济非国有化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一种增量式改革.这种改革在体制内利益未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了帕雷托式的增长.然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改善.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过分强调以利润为中心,忽略环境成本,并且由于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化;二是中国引进的外资不仅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扩散效应上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日益增加的加工贸易通过转移定价方式使中国经济不能充分享有出口增长带来的利润贡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不仅要总结中国出国留学事业取得的成绩,更要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对出国留学政策的批判性法律思考揭示,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出国留学政策部分导致了出国留学事业存在的问题.解决出国留学政策存在的法律问题,必须依靠法治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到1978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策也由20世纪50年代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区域均衡发展,到1978-2002年间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和两个大局;再到2003年以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今天的中国经济正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改变着GDP单兵突进式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对农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现在的任务是,应充分利用WTO规则来创新农业经济体制,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新农业经济体制模式应为:集体土地+农家经营+合作社服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西部差距的扩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因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研究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成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变革前夜:我国零售业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零售业经历了承包经营、硬件改造、业态替代、引进外资、急速发展、调整组合六个阶段,目前呈现出国际化、连锁化,技术化三大基本趋势.这一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我国零售正处于变革的前夜,品牌化、差异化、人性化是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系统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上的种种不足,使得其负面影响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在法律制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对规制方式予以系统化,各种方式有效配合是目前反行政垄断法律规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的根本游戏规划是基于法治的规则。法治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秩序雏护作用来体现其法治理性和价值内涵。法治的经济发展作用,应着力规制政府公权;法治的经济秩序作用,应着力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制度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法制能够正确指引“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公民、企业、国家机关的行为,保障政府有关“低碳经济”决策的顺利实施,积极促进社会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武汉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应积极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体系,加快“低碳经济”地方立法的步伐,不断健全节能减排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企业低碳创新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以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为主题的普法教育,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