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侃 《中国经贸》2009,(6):185-186
不良贷款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国际通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指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并对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在即,我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必然的趋势,背负着大量不良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将要同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在同一层面展开竞争,胜负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和处理是目前我国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从证券化资产的必备条件入手,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同国外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实践,指出不良资产在我国不宜进行证券化。  相似文献   

3.
王巨辉 《特区经济》2006,211(8):82-83
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市场化的融资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上市进度的加快与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而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其次,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基本模式,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问题,最后说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解决巨额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摆在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难题,资产证券化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在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活跃在资本市场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及其优势,并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和内容.本文对已在商业银行中实施的受益权信托模式下不良资产证券化为例.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功能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要点、优势以及受益权信托模式的特点和交易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外资产证券化主要是解决银行资金的流动问题,而对于拥有巨额城乡居民存款和大量存贷差的我国商业银行,其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想丢掉不良资产的所有风险。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入手,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判断,从不良资产供求层面考查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绝非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突破口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问题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瓶颈"。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失为一种成功有效的做法。本文首先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主要的风险点,进而对当前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思路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当前的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能产生可预见现金流人的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它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中介,同时与非中介竞争,是在传统的融资证券化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各国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逐渐得到认可并在不断的推广。我国政府为了处理巨额不良资产,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共接收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约14000亿的不良贷款,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从其清理和处置不良资产的实践来看,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债转股、债务重组。贷款再出售和资产置换等方式,这些方式对处置不良资产和现金的回收方面均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为此,央行前行长戴相龙2001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时称,为适应居民住房贷款的迅速扩大,我国即将进行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要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研究国内外投资人购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以及学习国外投资不良资产的管理办法。金融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探索和实施不良资产的证券化,使之成为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不良资产的化解中运用较多,尤其美国很成功地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恢复了资产的流动性,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但我国国情决定了目前只能试点,本从中国现实出发,结合国际已有的经验,提出可行性的现实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来看 ,在我国实施债转股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开端。我国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是实施债转股的根源。债转股不仅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大举措 ,同时有利于推进经济深化改革 ,有助于“亏损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 ,并为我国加入 WTO后提供有利条件。在实施债转股中 ,要避免其成为企业“逃债”的渠道 ,克服不良资产收购价格的不合理性 ,也要注意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数量上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的分析,对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认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不仅要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数量,而且要能控制不良资产的生成,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就能实现由魔鬼到天使的蜕变,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风险和控制不良资产增量。  相似文献   

13.
张继东 《辽宁经济》2005,(12):82-83
不良资产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银行的不良资产以某一时点为基准日,对其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和分析判断的行为。我国政府于1999年先后组建了四家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和处置由于历史原因给我国商业银行累积的巨额不良贷款。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是伴随着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使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各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分布规模广、数量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京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重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极具现实紧迫性。处置不良资产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作,针对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运作,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积极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且受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困扰,进而制约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新时代特征,提出了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4):114-117
如何处置盘活不良资产,是中国进入90年代以后的难题,资产证券化是盘活不良资产的有效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认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及模式,结合国内实际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为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一步拓宽思路和渠道,加快消化历史包袱,以促进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无论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重组还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发展,均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延安  尚妍 《北方经济》2006,(14):54-55
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继而深入剖析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资本市场上虽然一直没有规范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但各金融机构和国内学者对其关注逐年升温,并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信托产品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等方案。2001年4月28日《信托法》的正式通过为资产证券化扫除了一定的法律障碍:以2003年6月华融不良资产信托化案例为代表的准资产证券化模式将资产证券化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