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腐败并不是我国当前社会所独有的现象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榨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从本质上说,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从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败现象长期地、普遍地存在着,而且相当严重,历代王朝的覆灭都同政权腐败分不开。虽然也有励精图治、反腐倡廉的皇帝和官吏,但历代统治者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许多腐败现象,社会主义是从有剥削、有阶级向无剥削、无阶级过渡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就我国来说,首先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  相似文献   

2.
美国霸权主义的根源在于其资本帝国主义制度,这是人所共知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其霸权主义绝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产生。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不存在剥削。国内剥削制度的消灭,也就同时消灭了对外侵略扩张的经济根源。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找不到苏联霸权主义的根源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押租制度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押租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明清时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封建租佃剥削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主对劳动者的剥削相当惨酷,这是不需要多作说明的。在这篇文章里,只是试图在此前提下,对清代押租制度出现的前提条件、基本特征、类型变化以及其历史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有关史料,作一点探讨。意见很不成熟,请给予批评指正。一有一种观点认为,押租制度的发生与发展,是同人多地少的现象相联系的。人多地少,而土地又是集中在地主手中,无地的农民欲求承佃地主的土地耕作,难免发生竞佃现象,因  相似文献   

4.
有人根据世界各国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来分析腐败的根源,认为"寻租"是腐败的根源;在对腐败根源的认识上,看不到私有制社会中腐败现象绵延不绝的事实,认为腐败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出现大量腐败行为时,有人认为中国腐败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怀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产生怀疑,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产生怀疑.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加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这些理论只看其表,不见其里.  相似文献   

5.
辛万翔和曾向红在《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兼与许田波商榷》一文中指出,《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一书中存有两个缺点: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转型期,不存在一个发育充分的国际体系。其二,大一统观念决定了秦国能够成功地统一中国,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多元化注定使欧洲走向均势体系。他们认为,该书作者(许田波)把欧洲的均势理论错用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国体系,忽视了中国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本文作者对此的回应是,该文的批评缺乏根据,《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提出的竞争性逻辑的动力学理论其实糅合了欧洲的均势逻辑和中国的支配逻辑。合纵战略不成功是因为集体行动的困难而非大一统观念的存在;而且,均势和主权规范在近代早期欧洲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都同样脆弱。因此,作者认为,辛万翔和曾向红的观点与历史实践不符,他们文中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在于把历史(过去发生的事)和传统(对过去的看法)混为一谈。《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的两位作者所说的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并没有错,但错在他们以为这种观念是秦统一中国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严重主要是“由腐败和垄断等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弊病,但掩盖了收入差距严重的真正根源在于无约束的资本剥削的本质。如果不能有效地制约资本权利的无限扩张,即使基本铲除了腐败和垄断,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根治。为此,对高收入人群课征高额累进税乃不失为一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腐败呈现出权力性、公开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纵观人类历史,腐败有其产生的根源、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做到标本兼治。通过治标,抑制各种腐败行为;通过治本,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个简化的人类社会模型的分析出发,指出剥削现象的产生不能归咎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是源自稀缺性的生产资料变为私有,并以不平等的方式分配。剥削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于符合社会道德的剥削现象我们不应该一概否定,但是对于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剥削现象我们也必须用制度建设和法律手段去限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9.
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为基本遵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者反腐倡廉思想和总结巴黎公社反腐倡廉实践基础上,剖析了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所存在的腐败现象及其根源,阐释了根除剥削阶级社会腐败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恩格斯反腐倡廉思想为基本遵循,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围绕"什么是反腐倡廉、为什么要反腐倡廉、如何反腐倡廉"这一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构建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基本框架,从而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反腐倡廉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处于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败的侵袭和困扰。腐败的根本就是权力的腐败。遏制与治理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从根源上治理腐败,保证权力沿着合法化的轨道运行,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我国权力腐败的根源出发,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从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尚明月 《魅力中国》2010,(26):36-36
富士康员工的13跳,本田企业员工罢工等事件,近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主对员工的剥削是导致两件事发生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的确存在剥削现象,但就现在生产力状况而言,我们无法根除它,因为只要有私营企业的存在,剥削现象就不会消灭,所以我们只能用科学而理智的态度来对待现在社会中的剥削现象,以便我们更好的对私营企业中的剥削现象进行监督、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由于人们对其内涵和本质缺乏充分的认识,创意产业的发展中会出现一定的思想误区和观念缺陷。根据创意产业本身的特点和国际经验,我们认为城市在发展创意产业中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腐败的定义,揭示腐败构成的要素,然后分析腐败产生的内在根源和外在条件,即人性私心的恶性膨胀和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制约。针对腐败的生成条件,最后提出要努力将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在“治标”的同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反对腐败的重要性落后要挨打,是个规律性的历史现象;腐败也要挨打,更是一条铁的历史定律。腐败往往导致落后,因腐败而落后以致挨打。由于腐败是毒瘤,是顽症,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5.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文章认为,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腐败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恶意破坏,防止利益冲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任务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罗马法所有权观念与一物一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华 《重庆与世界》2010,27(11):38-41
古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催生了绝对的、个人主义的所有权观念。这一充满着个人主义精神的绝对所有权观念对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罗马法系的所有权观念。一物一权作为一个现象,最初是和所有权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考察了罗马法时期的所有权观念,明晰一物一权观念的初始状态,为改造一物一权概念寻找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7.
公权私化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它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侵害。公权是代表公意的,而私化是私欲的暴露。公权私化是权大于法的表现,是剥削阶级的特权观念。遏制公权私化现象应从监督制度的健全、法律的制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守法意识的普遍提高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渲染使我们普遍认为,高利贷是一个和‘剥削’相等同的概念,放贷者自然地就是剥削阶级或恶棍,心太黑。于是,我们轻松地得出结论:消灭高利贷的办法是打倒放贷者,是要关闭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渲染使我们普遍认为,高利贷是一个和‘剥削’相等同的概念,放贷者自然地就是剥削阶级或恶棍,心太黑。于是,我们轻松地得出结论:消灭高利贷的办法是打倒放贷者,是要关闭民间金融。"——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世界思潮中一大派别,在其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就其经济思想而论也不例外。鉴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领悟了一个基本观念,过去的“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的思想根源之一,就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派别意识。虽然随着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由不同国情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具体道路也已经得到确认,并且在实践中互相借鉴和互相发生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改革中人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人们的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成的。比如,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有的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这些都是缺乏理论根据的,或者说是缺乏派别意识的反映。因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流派问题作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