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于其他再融资手段,定向增发发行对象有限,盈利要求较为宽松,且支付手段更加多样,因此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定向增发主要分为资产收购型和项目融资型,而政府也将其视为解决证券市场二元流通制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4.
从98年上海龙头股份、深圳深惠中等7家上市公司进行增发新股试点以来,增发因较配股具有相对宽松的比较优势而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首选手段。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增发无疑成为市场的焦点,而市场对上市公司增发的影响包括:大盘波动趋势性、共性影响和个股基本面等特性影响两个方面,本尝试分析大盘波动对上市公司增发事件日及以后股价走势的共性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引言 筹集资金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上市公司通过IP0融资后,因为产业发展及资本运作的需求,在证券市场再融资是获取资金较好的方式.从国际市场再融资的演变过程来看,配股融资、增发新股融资、可转债融资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配股、增发指的是上市公司以原有股本为基础,再次筹集资金增加股本的行为,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会导致股权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经历了由配股向公开增发新股,再到流行定向增发新股的演变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定向增发对公司的影响,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孙刘玉  张涛 《财会月刊》2011,(18):32-3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为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及发行半股权半债权的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业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以1999~2008年最近这十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业绩,为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沪深两市2007~2008年实行增发的2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73.4%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不高,仅有26.6%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较好,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总体呈低效状态。本文最后分析了增发再融资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资效率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采取定向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急剧增加。据2006年8月5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截至7月31日,沪深市场共有114家公司公布定向增发计划,总增发股份为280.61亿股,募集资金总规模为142083亿元。笔者根据方正证券网提供的资料计算,2003~2005年的再融资额总和为1096.77亿元。而目前上市公司公布的定向增发所要募集的资金总额比过去三年再融资的总和还多30%。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我国在沪深两市发行 A 股的上市公司已逾千家。为了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和资金需求计划,很多公司拟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用于所选项目的投资建设或用于成熟项目的收购等。在现行政策法规下,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再融资渠道通常主要包括配股、增发新股、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以来,上市公司增发引起的市场反应犹如"过山车"一般,从质疑到盲目追从再到质疑.针对上市公司的增发行为,从优化发行定价机制、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化解大小非解禁压力、规范机构投资者配售、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等几个方面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存在的制度缺陷,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顽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相比公开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形式而言,定向增发具有程序简单、费用低廉、发行制度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人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问题上,文章从定向增发发行机制来揭示定向增发存在的玄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以后,通过证券市场以配股、增发或可转换债券发行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行为。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已经很少在证券市场上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在公布股权再融资(如配股和增发)方案时市场往往表现出负面效应,即上市公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到来,定向增发日渐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文章从发行条件,发审要求以及内幕交易程度对定向增发和普通增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上市公司更多选择定向增发的原因和交易状况。发现定向增发发行要求低,发行价格可选择性,发行股本无限制等优点,导致定向增发的发行规模远远大于普通增发;同时也发现定向增发的内幕交易程度普遍高于普通增发,而定向增发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占事件区间总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普通增发。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不论在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已经成为了证券市场上最受青睐的再融资方式。本文从定向增发类型出发,研究项目融资型定向增发对公司长期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对定向增发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学斌 《会计之友》2008,(22):78-79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问题,尤其是通过大量增发股票的再融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论述增发股票的再融资的社会成本的确认、计量、控制、调整和规范等问题,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治肆意圈钱行为的发生提供增发股票再融资的社会成本管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RESSETS数据库的数据,对自2006年~2014年以来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现状及特征作了分析,并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动因做了研究。经分析与研究后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产并购重组方面还是在新项目投资方面,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时,都将定向增发视为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但河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补充流动资金、调整公司资本结构以降低负债比例的融资筹划中,充分考虑了降低资金成本的必要性,并未将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