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市场科的老科长周元福,去年10月,他向我发了很大的火,这是我们从一同转业到工商局15年来第一次看到他发这样大的火。原因很简单,我把2001年以来的装订在一起的18本《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杂志借给了报社的一位朋友,后来科长要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有关文件,要查阅半月刊,我向科长讲了这事,科长说可千万不能弄丢了,我说“不会的,我马上打电话给要回来。”可真是冲科长的话去了,那位朋友真的把半月刊给弄丢了。为此科长把我一顿好撸,“你看看,咱们市场科是业务指导科,咱们的工作离不开这些半月刊,这不…  相似文献   

2.
《商业文化》2006,(11):94-94
一天下午,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摇摇晃晃地走进了日本信业银行的旋转大门。他一身酒气,衣冠不整,跌跌撞撞地来到储蓄部,喊着要取现金5万日元。就在老人喉咙里发出“呃呃呃”的响声,大口吐出气味难闻的秽物时,储蓄部的职员雅子疾步趋前,扶着他到边上的沙发里坐稳。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条手绢,轻拭老人的嘴角,抹去他西装胸前的污渍。随后,又端来一盘切削成小片的苹果,热情地说:“先生,谢谢您的光临。请先尝尝水果,压压惊。”  相似文献   

3.
提起“信息”二字,我们下意识里就会觉得──那只能产生在外县、外省甚至是外国,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不会产生什么信息,因而也不很重视当地的信息,尤其是潜在的信息。这是不正确的。先讲一个故事。我有个同学叫杜建党,近十年来以开办养鸭厂闻名全县,但他种植杜仲树也同样发了财却鲜为人知。杜仲树在我们这里本是野生植物,他怎么在责任田里人工种植了呢?那还是七年前的事。那时候,作为药材的杜仲树皮突然涨价,于是无数农民涌到大山里,把所有大大小小的杜仲树全部砍倒剥皮。无树可砍时,农民们又带上镢头上山,把所有杜仲树的根全部…  相似文献   

4.
输得有道理     
<正>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邻旁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不停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未有收获。他终于沉不住气,问老人:“我们俩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轻易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  相似文献   

5.
怪老板     
马厚 《光彩》1998,(11)
“怪老板”确实怪,从繁华的A省省会迁来这偏僻贫困的山区穷县,两年多过去了,至今仍无人知晓他的名字,都称他“董老”或者“怪老头”。与他一道进山的还有两位老人:一位姓洪,特一级红案厨师;一位姓白,特一级白案厨师。“怪老板”虽无等级,却也有绝活,擅长“怪味...  相似文献   

6.
    
那怪老板“怪老板”确实怪,从繁华的A省省会迁来这偏僻贫困的山区穷县,两年多过去了,至今仍无人知晓他的名字,都称他“董老”或者“怪老头”。与他一道进山的还有两位老人:一位姓洪,特一级红案厨师;一位姓白,特一级白案厨师。“怪老板”虽无等级,却也有绝活,擅...  相似文献   

7.
<正> 老詹是我的大学同窗,两年前,他正式从文人堆里毅然弃笔从商,做鲜花生意。两年的小打小闹,虽没有使老詹成为富商巨贾,倒也混得个手攥几十万的"小哥小"。老詹年前在云南相中了呈贡县斗南村那姹紫嫣红的鲜花,楚楚动人的玫瑰、康乃馨、勿忘我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如缕缕春风,在全国广大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几个月来,广大个私业主不甘人后,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抒发胸臆,畅谈感想。正如京城一位私营企业主所言,《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个私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明确的法律地位,而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又明确了我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政治地位。我从心底里高兴,因为我们终于有了“名分”了!   很显然,这是全国 8000万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的共同心声。   不仅如此。从方方面面反馈…  相似文献   

9.
今年58岁的裴俊义先生在靠勤劳致富后主动出资2万元,在北京朝阳区松榆里居民小区创办了公益事业——“夕阳红”老年活动站。当笔者登门采访时,恰逢裴先生在5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里为老人们主持一场娱乐活动,由他请来的“叫卖大王”臧鸿老艺人现场献艺。那一声声京腔京韵、原汁原味的叫卖声,勾起了老北京们浓浓的乡情,屋里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一位老人主动告诉笔者:“老裴做好事做了一辈子,他为老人们献爱心更是从不保留,真是天下头号的大好人啊!”老裴真是“老赔”三中全会以后,裴俊义的夫人王彩光在他家原来居住的崇…  相似文献   

10.
“那年九月,远方对准了我的心/我离家,走外省…”16岁那年,少年早慧的黄梵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从湖北黄冈来到钟山脚下,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住就是三十二年,他在这座城市里读书、教学、交游、写作,对南京的感情已越来越深过家乡的古镇,在一首诗中他这样感喟:“现在,家乡仿佛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基层工商干部,今年是我在滩营工商所工作的第19个年头了。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我是所里名副其实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12.
冯盈盈 《浙商》2007,(4):71-72
他在我认识的众多“浙商”中,论资产不是很多.论企业知名度也不是很大,但却是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位。这一切,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当年,他毅然放弃令同龄人羡慕不已的中学教师一职,选择去做一名铸造车间的造型工,难能可贵的是,从造型工到供销科长再到董事长的这十多年里,他却一直保持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内涵。他,就是浙江双飞无油轴承公司董事长周引春。  相似文献   

13.
于华 《商业时代》2004,(7):30-31
2001年,我跟先生两人分别从远方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家庭建设,边装修新房子,边着手买车。 先生是个坚定的德国派,他最早拥有的第一辆车就是捷达。正好赶上我对车完全没有感觉,于是就跟着他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等场所转来转去,直到有一天,在一间大DEALER的展厅里,一眼看见了PASSAT。  相似文献   

14.
陈三卖瓜     
陈三的瓜摊占了巷口最当阳的位置,进巷出巷的人甭管你买不买瓜,打从瓜摊旁经过时,个大滚圆的西瓜一个劲儿地朝人眼皮里钻。这不,一大早热得够呛,陈三才摆摊,就有人来照顾生意了。是位老头,他说:“小伙子,劳驾你挑个瓜吧!”“好呢,您老等着吧!”陈三从身边篓子里捞起一只,麻利地拍了拍,再凑在耳边弹了弹,说:“老人家,这只保管熟。”他正往秤盘里放。“慢着,”老人说,“摊上多的是,小伙子,你咋到篓里捞呢?”陈三心里咯登一声:“这老家伙忒精哩,难道瞧出了名堂?”“老人家,您有所不知,这摊上的多带夹生,篓里呢,才全是…  相似文献   

15.
魏睿 《浙商》2006,(4):98-99
在浙江杭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祝耀升的抽屉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位老学者写来的一封封亲笔信。这位老人是天津大学州退休教授,在空调学术界很有威望。老人是靠退休金过日子的。他很敬业,虽然退休了,却不肯放下自己热爱的事业,仍旧细致研读材料,认真考核数据,并经常给祝耀升写信,谈自己的心得。不幸的是,老人患有心脏病;更不幸的是,心脏病发那天,120急救电话40分钟都没打通。40分钟的延迟给老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届果,他心脏的某个部位坏死。医生说,如果可以在病发一个小时内将病人送到医院,就来得及医治,但那只能是“如果”了。也许换了别人,总要对120说点什么,但老人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继续默默地做着自己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刘林 《商界》2008,(8):68-69
现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企划总监的职位,而在从企划经理到企划总监的五年时间里,我几乎被老板折腾得心力憔悴,因为他把我充当了“救火队员”,到处“灭火”。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国际版故事,说的是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答应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爱吸烟的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浪漫的法国人要了一个女人陪伴;而犹太人要了一部自己能随便用的电话。三年后,美国人第一个冲出来逢人就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机;法国人则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女人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面还怀着一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以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生意不但没有耽搁,反倒增长了200%,为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相似文献   

18.
我面前的这位耄耋老人,年已80开外,他的身材不高,但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说话,带着一口浓浓的宁波“官话”,朗朗有声,不矫情,不掩饰,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看就让人感到是位直爽、可信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一元钱     
彦敏 《饭店世界》2006,(2):49-49
他破产了,在他口袋里的一元钱和一张回家的车票是他所有的资产。从深圳开出的143次列车开始检票了,他百感交集。“我不能这样走!”火车开走了,他留在月台上撕碎了那张车票。  相似文献   

20.
赵润田 《商业文化》2006,(12):80-81
对一个几乎日夜缠绵在案头的码字者来说,思路壅塞和心驰千里总是交替闪现的——我真得意这个“闪”字,“闪客”在我,是心向往之而未曾践行的一件事,想想就够神秘、够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