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利率市场化是国家在控制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部分放弃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使得利率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由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利率市场化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原则,可以反映真正的供需关系,使后进入的金融机构利用灵活的利率争取客户,避免地下银行放高利贷,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降低系统性风险。自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中国利率市场化至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回首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当前,进一步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寻找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方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自然利率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为起点,回顾了国内外对自然利率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将自然利率定义为使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稳定的实际利率水平。本文选取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为衡量利率的指标,采用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共49组数据,建立了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来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研究表明:中国的利率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另外,在2007—2019年期间,只有2008年、2009年和2015年中国的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基本相当,其余大部分时间实际利率均小于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自然利率在判断货币政策取向及通货膨胀趋势、货币政策调控转型以及建立货币政策操作规则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低利率政策导致的中国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失衡以及金融风险不断加剧的后果。基于研究结论,结合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转型实际以及央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本文提出了转变传统的货币政策取向、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并轨"、完善"利率走廊"建设、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平  郑重 《上海金融》2001,(4):8-10
2000年5月,央行官员指出,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利率体制.总的思路是:先放开外币利率(2000年9月已实施),后放开本币的利率;先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率,再放开城市金融机构的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同时,发挥中央银行、银行同业公会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此外,利率种类也可能简化.  相似文献   

4.
王君 《金融博览》2004,(12):4-5
2004年10月28日注定会被载入中国金融改革的史册。中国人民银行当晚宣布,在把基础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的同时,放开绝大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  相似文献   

5.
程实 《国际融资》2013,(9):22-24
2013年7月19日,中国迈出了利率市场化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尽管存款管制放开可能尚需较长时日,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已充分打开了市场的预期空间。实际上,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属于后来者,智利、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于1979年、1986年、1994年和1997年就全面取消了利率管制。对后来者中国而言,他  相似文献   

6.
姚远 《金融论坛》2011,(11):45-51
本文以2006~2010年中国7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缺口率和偏离度这四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商业银行一年期以上资产和负债匹配不均衡,面临较大的长期利率风险;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在防范利率风险方面存在“短借长贷”的现象。要防范利率风险,一方面,政府需要营...  相似文献   

7.
丛盼盼  陈颖辉  杜树增 《时代金融》2012,(27):117-118,134
由于利率改革的需要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引起的外部环境倒逼,中国利率改革又推出重要举措,人行宣布进一步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无疑是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依然在传统盈利模式下的银行业面临着利润被压缩的风险。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与时俱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规避利率风险,同时,应注重经营领域的改革,加强金融创新,转移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8.
由于利率改革的需要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引起的外部环境倒逼,中国利率改革又推出重要举措,人行宣布进一步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无疑是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依然在传统盈利模式下的银行业面临着利润被压缩的风险。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与时俱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规避利率风险,同时,应注重经营领域的改革,加强金融创新,转移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2014年11月28日国债数据,选择Nelson-Siegel模型对收益率曲线进行拟合。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利率期限结构整体上符合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收益率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中长期利率高于短期。但在超过15年的较长期限的利率出现下降趋势,长短期利率利差较小,增加幅度逐渐变小,这与中国利率体系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因此,中国应完善国债期限结构,降低市场分割,建立以国债利率为基准的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的效应、前提条件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描述利率市场化在中国演进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利率市场化的效应。推进利率市场化,不但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微观金融主体竞争能力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同时,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许多前提条件。只有基本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央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势必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深刻变革。对农业银行来说,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积极地应对潜在风险。因此,识别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的影响,规避其带来的风险,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刺激下获得快速发展的表内理财产品在改变银行传统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也在逐渐开启的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产生着"反脱媒"效应,并对产品综合定价机制、收益率曲线和隐性利率保险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论文检视了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对其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并试图以此作为促进中国利率体制并轨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王莉 《中国外汇》2013,(7):44-45
鲁政委提示,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初级阶段,银行业在努力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同时,还要防控利息收入的下降。2012年,人民银行连续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这是央行自2004年10月决定存款利率可在基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一些重要事件回顾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整整走过了l6年的历程。进入2012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突然再次提速——6月7日和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措,成为举"市"瞩目的焦点。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核心战场之一,将在多个方面掀起巨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社会、经济的一次重新洗牌。总体而言,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外部条件已然具备,改革的推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整整走过了l6年的历程。进入2012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突然再次提速——6月7日和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措,成为举"市"瞩目的焦点。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核心战场之一,将在多个方面掀起巨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社会、经济的一次重新洗牌。总体而言,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外部条件已然具备,改革的推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近20年的经济数据实证得出,中国实施的是以经济运行状况为基础、以管制利率为主体、市场利率为补充的利率政策,并非简单的利率双轨制;中国利率传导是有效的,传导机制是通过调控存款规模和货币供给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管制利率对市场利率有显著作用,但并非通过这一传导机制调控经济;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起到了显著效果,主要体现在对通货膨胀的敏感反应和调控上,而且对汇率稳定反应积极有效;中国的利率政策还同时兼顾了保证金融储蓄、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银行利差、维护金融稳定等多重目的。国际上的泰勒规则难以达到这三重效果。因此,中国利率政策改进方向是,如何更客观地反映市场经济冷热和资金供求,平衡公众与银行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应该起到引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作用,这就要求利率由市场决定.美国于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完成利率市场化,而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利率市场化,时至今日已快二十年,中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然而最为关键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却未到来,中央银行仍然控制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2012年6月,央行非对称降息的举动使利率市场化重新成为市场焦点,本文从成因、发展及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7月19日宣布,将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和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整个布局和脉络都愈来愈清晰,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程过半.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演化为危机.因而,商业银行对利率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做出深入的分析,并相应地调整经营策略,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姜超  汪进  吕春杰 《银行家》2012,(3):58-60
正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时针对增长、通胀和房价等多重目标,而通胀在2011年年底降至4.1%,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已成为必然。货币政策转向的第一步是货币宽松,以3年期央票利率的下调为标志,从1年期央票利率的下调及降准得到确认。货币政策转向的第二步是信贷宽松,利率下降有利于信贷需求恢复,而2011年12月信贷的同比多增或意味银行信贷额度的上升。若信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