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人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发展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2009年,是国际气候合作关键性的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缔约方第15次大会将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将主要就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进行讨论,力图出台一个更有效的新协议来替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国推动下勉强达成协议,错失了达成减排协议的好时机。当时,联合国要求,气候协议的达成,必须建立在与会193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这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因各国 相似文献
5.
6.
资金机制是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制度,也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围绕资金机制的运作实体、活动资格和优先事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数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及其各自内部充满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京都时代及其之后,资金机制始终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博弈焦点。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开幕。 相似文献
8.
9.
<正>人类社会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日益严重,而气候问题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气候谈判初步对全球变暖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合作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行动计划。在第三次公约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10.
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为便于发达国家履行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规定的5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创新机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资金与技术,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有效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大幅度降低在本国实现减排的经济成本。2007年岁末,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出的“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强调了国际合作,并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此前,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中国CDM基金),就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支持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波恩协定》、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性文件,这些文件在加强全球共识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碳金融是指服务于减缓气候变化而进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以直接投资融资、银行授信或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包含碳排放权及相关衍生品的交易与投资、低碳项目的开发与融资及其它相关的金融交易或中介活动。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气候谈判见证了中国地位、形象的变化,而苏伟的角色也正在从一位单纯对外的外交官员,向主导中国低碳经济宏观决策的内政官员转换在20多年的国际气候谈判桌上苏伟总是能令对手惧怕,但在旅居德国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谢方的印象中,生活中的苏伟却是一位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各缔约方在会议上唇舌激辩,互不相让,再次显示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存在地域间的区别,无论哪一国排多少气体,其造成的危害均由全体人类共同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