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聚焦出口产品质量如何影响创新,基于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的匹配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会由于强化出口的积极效应、弱化出口的消极效应,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区分所有制后发现,相较于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创新的促进效应较大;区分出口贸易方式后发现,混合贸易出口企业对创新的促进效应要比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小;区分出口目的地后发现,相较于OECD等国家,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这意味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比只强调出口数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最大进口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中欧班列成为推动对欧贸易便利化的全新路径。本文研究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物流绩效指数(LPI),发现我国较欧洲各国在海关效率,货物跟踪能力和物流服务竞争力方面差距明显。本文认为,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便利化促进机制有:极速通关到达时间降低货主成本;物流服务和价格竞争力吸引货源;货运监控能力和时效性保证货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使其从之前的“大写意”阶段逐渐向“工笔画”新时代实现优化发展,并促使中欧班列进入转折期。为促进中欧班列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在LPI视角下充分研究与运用中欧班列对于中欧贸易物流的促进机制。欧盟作为我国第一贸易伙伴,而我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进口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深化,为推动欧盟贸易便利化,中欧班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拓展了Kugler和Verhoogen(2012)的理论模型,提出服务业发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大微观机制,即"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在实证层面利用城市统计年鉴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在细化的城市-企业维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服务业发展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通过"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实现。城市服务业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发现意味着,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普遍性,服务业发展与外贸增长方式转型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黄叶飞  张军 《对外经贸》2022,(10):20-23
中欧班列的开通促进了陆上贸易的繁荣,陆上贸易的扩大又进一步催生了各贸易主体利用运输单据融资的需求,然而目前铁路提单还存在着物权属性依赖意思自治、贸易主体信用证融资困难、适用范围狭窄等问题。深入研究铁路提单在运转过程中货款、货物和单据三者关系的不平衡以及铁路提单的法律缺失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国际合作赋予铁路提单以物权属性、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创新金融模式平衡贸易主体的风险和利益等措施以促进铁路提单的广泛使用,提升贸易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地区逐步承接加工贸易是当前重要战略任务。中欧班列为内陆地区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并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采用多时点倍差法(DID)的方法,基于2008年~2017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实证分析了中欧班列的开通对内陆地区加工贸易规模扩大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中欧班列的开通通过吸引外资流入、促进地区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内陆地区加工贸易规模扩大。(2)异质性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实力、人口密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因素都对这一影响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的内陆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内陆地区,社会固定资产较多的内陆地区,中欧班列的开通对其加工贸易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把握中欧班列开通带来的贸易效应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其的政策支持,以及把握开通地区的人口密度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辐射带动内陆其他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欧班列是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是各地政府融入这一国家层面合作计划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简单梳理,剖析了目前班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班列运营缺乏市场化基础、回程货源组织不足、跨国协调难度大,等等。最后,从统筹规划线路、探索市场化模式、协调和配置货源、提升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9.
2011年中欧班列开通,不仅使得欧亚国家经济联系紧密,更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表现,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化及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就是物流问题,中欧班列的开通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便利,将地缘劣势转化为地缘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中欧班列开行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对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影响,促进内陆地区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OFDI的动机视角入手,系统梳理了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的理论机制。实证方面利用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和贸易微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技术反馈效应、市场深化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均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产业升级效应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上述结论在控制了OFDI的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稳健;分位数估计发现OFDI对中国低、高、中技术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存在依次递增趋势;系统GMM估计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持续性特征,当期产品的技术层次易受前期积累的影响。除此之外,门槛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均对OFDI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但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及中国海关数据,系统性地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更大.在机制分析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营运资本的效率和缓解营运资本的融资约束等渠道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另外,数字金融强化了正规制度及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金融发展摆脱了对地区信任感及合作观念等社会心理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中欧班列是运输货物的国际铁路列车,带动了中国和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作为我国对外经贸大省之一,广东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的运行为广东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政府要正确引导市场的规范运营,鼓励企业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发挥更大的效能,合理用地和规划建设,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积极主动性,需要调整产能结构和不断创新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发展与高质量出口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许可信息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银行功能距离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功能距离缩小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企业贸易方式、所有制、生产率和行业融资依赖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降低融资约束是功能距离缩短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影响渠道;进一步发现,银行本地化及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强化功能距离缩短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以加成率为视角对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行为与盈利能力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出口企业产品创新行为提升了加成率;东部地区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加成率效应"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并不显著;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均有显著的"加成率效应",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无该效应;民营和外资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均显著提升加成率水平,但国有企业并不明显;通过扩展的M-O模型,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出口企业产品创新对加成率影响的内在机理,理论结果表明产品创新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是该效应成立的关键,经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利用反事实推理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探讨经济"脱实向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脱实就虚"通过挤出企业实物资本投资和削减实体企业利润两条途径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表现出抑制作用,该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是可靠的。扩展性分析发现经济"脱实向虚"对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高融资约束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大于低融资约束行业。通过异质性企业的检验结果发现经济"脱实向虚"对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2013年,双方贸易额高达5662亿美元,在此基础上,中欧已提出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中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已经使中欧之间的海上运输成为了国际上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近几年,我国多个省市开通多  相似文献   

19.
20.
FDI是否提升了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外资通过生产效率、研发效率、竞争效应等渠道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广告效率渠道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外资企业数目增加会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外资企业出口强度增加会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来看,外资不利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