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宛珍 《江苏商论》2022,(3):139-141
2017年,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2019年,国家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政策.因此,世界一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由此诞生,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大湾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是深入开展地方与地方合作的示范.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往来.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提升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是促进湾区融合发展的基本要素。课题组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状况及策略为目的,在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资助下,通过研读资料、实地调研、咨询专家等方式搜集和选取数据,并使用相对价格法对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呈增长态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世界一流湾区进行对比,借鉴世界一流湾区的建设经验。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文章提出了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4.
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间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不均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贸易流通的作用机理入手,研究大湾区内不同城市间的贸易流通产业发展差异及其对经济的贡献。最后提出协调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区域流通业统一市场,构建商贸信息化平台,形成城市错位发展格局,促进区域流通业的全面升级,以期通过贸易流动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区域间的发展差距的缩小的方式,促进大湾区经济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谭中利 《中国商论》2018,(29):17-19
如今,伴随电商的快速发展,仓配一体化模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吸引了众多物流企业家的目光。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物流企业家纷纷看好电商市场,投资于电商市场的开拓,并逐渐形成了"交叉竞争、多方争霸"的行业局面。从总体上来看,企业要想提升仓配一体化服务能力,就要从综合it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物流设施、物流网络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推动仓配一体化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仓配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其次阐述了仓配一体化的模式及特点;再次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了仓配一体化面临的挑战;最后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仓配一体化的发展优势以及影响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仓配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通过区域经济的优化配置和资源重组,是激发经济内在活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的研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实践,撷取其中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方法,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湾区"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全新模式,已经发展成当今全球经济的增长极与技术变革的引领者。目前,已经形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共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则有望成为第四大湾区。通过数据对比与方差分析,检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别湾区的潜力。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与劣势后,本文提出加快湾区产业发展、提升湾区国际竞争力、加强湾区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国际湾区的发展是依托于海港的自然资源,以强大的聚集"资源"的能力为主要谋存条件,依靠国际建设中已经形成的国际交易网络和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经济结构为基础,对国际湾区的资源进行高级再分配的发展经验。现阶段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制"阻碍了区域的协同发展,经济圈相比先进国家缺乏生命力,产业结构不清晰,缺乏对"一带一路"的支撑点。通过借鉴国际湾区发展经验,在符合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参照理论对我国大湾区进行调整,制定统一的发展策略促进大湾区的正向发展,协同三地资源保障经济贸易顺利进行,摆脱"一国两制"说法上的束缚,以创新迎万变,进而保障其建设的顺利、快速、稳定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两个方面,运用测度城市间联系程度强弱的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结构及其演变过程,从中发现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和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重要抓手。香港、广州及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领先优势明显,成为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与辐射中心。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例,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对已有的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反思,诠释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从框架和方向上探索智慧城市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后进城市的快速赶超及整个大湾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政府为有效应对国内经济新常态而提出的一大新概念,这一概念代表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决心与新战略。本文基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就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做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制度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便捷流动的制度障碍。粤港澳大湾区肩负“一国两制”宪政安排下支持港澳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探索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的独特使命,是中国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治理的最佳试验田,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央政府政策支持和广东省政府锐意创新下,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投资便利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后疫情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投资便利化需要以CEPA为基础,强化区域合作,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推进区域法制协同。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有关内容,深入探讨RCEP协定如何改变亚太地区的产业格局,从而推动区域商贸和投资活动发展,进而讨论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制造业不断增长,为湾区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飞 《中国物价》2022,(11):22-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条件更加成熟。但受赶超模式、地方激励和部门利益等因素影响,地方不当市场干预、要素市场分割等问题依然突出,地方保护的制度根源仍未破除。借鉴欧美推进市场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建议在廓清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上,防止地方不当市场干预行为,补齐统一市场建设的要素短板和制度短板,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6.
17.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背景下,东莞正努力建设成为湾区制造中心和国际制造中心,这必然为供电企业带来供电可靠性要求更高,用能需求更加多元,服务质量要求更优等挑战,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塑造企业形象等“软”实力成为应对挑战的可行之道。本文分析了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并对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也是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保障;不仅要求畅通商品要素流动,还要引导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地区产业分工深化。考虑到市场分割可能出现在经济活动各环节,有必要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构建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开展量化评估。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指数提升27.3%,取得积极进展。分环节看,商品消费环节指数提升一倍,已位于较高水平;但产业分工优化指数仅小幅提升,商贸流通和要素分配指数甚至小幅下滑。建议以破除准入壁垒、畅通要素流动、推进互联互通等为重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地区产业分工深化,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加快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审计协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大湾区的审计协同提供了关键性的制度基础,但是各地审计人才流动受限、跨境数据共享受限,阻碍了大湾区审计协同的顺利开展。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文章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审计协同的人才队伍建设方案,以期推动大湾区审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院大所的发展战略展开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大院大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整个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