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78个城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对提升城市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高等教育水平一般的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具有显著创新效应,但在东部和中部城市提升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创新效应主要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技术环境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以及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加产生的人力资本效应。这对进一步拓展城镇化与创新关系研究、完善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6年中国227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从城市所处区域、科教水平以及规模等方面详细考察试点政策影响城市创新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将产业结构、融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其创新效应的发挥不存在滞后性,试点政策效果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科教水平较低的城市和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具有明显的创新效应,而在科教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大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的创新效应不显著,并且智慧城市创新效应的发挥不存在明显的区位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融资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渠道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这一研究对新时代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财贸研究》2020,(4):36-51
选取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够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且能够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趋势;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时效性,在1~6年内作用效果稳步增强,6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改善地区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状况的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泽宇 《财贸研究》2024,(3):98-110
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有效缓解了资产误定价,表现为公司股价更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主要通过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促进投资者私有信息搜集来缓解资产误定价。截面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在公司信息环境较差、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以及机构持股较少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语调、可读性、相似度及充分性等文本特征均会对资产误定价产生一定影响。研究不仅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资产误定价各自领域的分析视角,还为准确评估审计报告改革效果以及有效缓解资产误定价顽疾提供了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服务业综合改革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业综合改革能显著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时间滞后和动态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对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其政策效应在大城市、东部城市、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并且,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政策效果还受到互联网发展水平、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支撑、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地区异质性特征的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引致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劳动技能溢价攀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是其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下区域互动性提高,考察一个地区环境政策对农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必须置身于与其他地区的关系网络中。基于2008—2019年重点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环境信息披露网络的整体结构,从网络点出度、点入度和耦合度三方面对各省在网络中的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环境信息披露网络特征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中国环境信息披露网络结构演化是一个渐变过程,网络密度逐年上升,具有较强的自稳定性。网络点出度、点入度和耦合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稳健的提升作用。文章证实了环境信息披露网络特征对农业发展绩效的潜在影响,对从空间层面更好评估环境政策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意外”提升。本文将中国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信息化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和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法(DDD)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论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化冲击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资本密集度更高、规模更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于非交易行业,交易行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中国创新型环境规制措施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和资源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总体上会降低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水平,并且该抑制效应在不同的企业所有制、污染程度、地理区位、经济区位以及规制强度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由于存在成本不完全传递效应,出口企业自身仍需承担无法转移出去的部分成本,因而降低了加成率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仍会采取动态性调整行为,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方式努力抵消环境治理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总体上对全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在污染行业表现出显著的"去错配"效应。该政策通过提高污染行业的低分位加成率水平并降低高分位加成率水平,从而降低加成率分布离散度,提升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04—2016年期间我国各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高铁是否开通、城市高铁站点数量两个变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在考察期间,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我国城市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铁建设以人才流动为载体,促进城市之间知识溢出、资本溢出,通过促进我国城市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流动,对我国城市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进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对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省级市,高铁建设对地级市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智慧城市建设又为赋能政府治理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试验,在综合测度政府治理效能的基础上,运用2009—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多时点DID实证分析,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与非试点城市相比,试点城市的政府治理效能平均提升了2.47%。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增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进一步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地区、不同行政层级、不同类型试点城市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不同治理职能所对应的效能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政府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葛璇 《商展经济》2023,(24):36-42
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0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智慧城市建设更能促进特大及超大城市、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绿色经济水平提升;通过进一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的影响渠道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由此提出对策,可通过拓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范围、强化绿色经济协同转型能力、优化城市经济产业结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和实现绿色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文利用2012-2019年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城市绿色发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促进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双碳”战略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加快碳排放“双碳”战略步伐。因此,政府应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融入“双碳”目标规划的理念和目标约束。同时,要建立健全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的投入产出评价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有机协同推进,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城市建设运行中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以下简称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空间差异性检验显示,试点政策对50千米内地区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推动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降低试点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力度更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更能依靠试点政策降低自身污染排放强度。本研究为促进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治污策略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臧传琴  孙鹏 《财贸研究》2021,32(10):27-40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制度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公司避税,说明该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了公司避税活动。进一步研究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抑制避税的作用主要存在于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的公司中;随机抽查制度具有一定的长期威慑效应,且其对公司避税的抑制作用既减少了过度投资,又改善了公司业绩。文章不仅从公司避税视角丰富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监管效应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自贸区建设为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选取2008—2019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显示,总体上,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自贸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自贸区建设带来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对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效果更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自贸区建设的空间辐射力,发现自贸区建设对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有改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贸区区位以及资源禀赋进行合理的分工,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实现城市和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出台特色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差异化政策以促进资源型城市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整合校企力量,以产学研融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实现绿色...  相似文献   

19.
厘清碳信息披露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是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内源动力。本文以2016-2020年重污染行业及电力行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碳信息披露、融资成本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披露碳信息能显著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碳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显著;(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碳信息披露质量通过融资成本提升公司财务绩效;(3)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快的地区披露碳信息及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此,企业应不断提升碳信息披露的意愿和披露质量,政府可强化对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和资金引导,推动市场化进程建设,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创新型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了创新型城市政策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政策有效提高了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的。进一步地,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显著增强了创新型城市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对于技术市场一体化而言,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增强了创新型城市政策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机制,但未能明显改善成果转化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创新策源地和创新集聚区城市而言,创新增长极城市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且,在技术密集度较高和出口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中,创新型城市政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该创新政策对不同市场集中度行业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理解创新政策在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