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作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等多项部署。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23,(2):8-10
<正>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强调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3.
<正>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2024年中央预算。这份预算也被形象地称为“国家账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宁波经济》2023,(1):13-14
<正>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04,(24):18-18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11,(12):M0001-M0001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分析人士认为,预计会议对2012政策的定调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体稳健,适时微调预调并强调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财政政策的“积极”,  相似文献   

7.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在论述宏观经济形势时指出,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除了偏紧,显然也不能跟财政政策配套,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经济发展欠缺亮点。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不错,但离良性循环还有距离,2002年中国经济还要面对几大问题的挑战。农业税应该免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配套。厉以宁说,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上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政府投资力度加大,支出增加;二是减税。现在政府投资是加大了,减税看来却没有可能。为什么不能减税?厉以宁质疑“现在没有减税空间”的说法:“什么叫没有空间?不是说要提高农民收入吗?你把农业…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质增效之年。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举措,对于保障各地财政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有序扩围、稳步增加以及常态化安排,笔者以地方基层财政部门的视角,就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出三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注     
焦点FOCUS中国首次提出中性财政政策 在实施了8年积极财政政策之后,中国首次提出了“中性财政政策”。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闭幕式上提到了“中性财政政策”这个词。他说,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经济分析人土说,虽然中国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趋势,但官方提出“中性财政政策”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召开的2004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适时作出了2005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重大决策。不过,如果以所谓“松紧适度”和“双减”——减少财政赤字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作为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的标识,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提升快递行业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青海省海西州消费者协会从“推动快递大提升,促进服务大提速,保障维权大提效”着眼,用“现状摸底、案例征集、条款评议、问题分析”着手,依托“正面调查、侧面走访,横向对比、纵向研究”等手段,重点围绕“快递质量、服务态度、格式条款、维权现状”等内容进行了快递服务课题专项研究,现提出如下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2.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相似文献   

13.
樊登义  郑亮 《天津经济》2009,(12):48-51
今年以来,天津市财政部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落实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各项重大决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针对各种不利因素,推出多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转降为升,持续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解光第 《唐山经济》2009,(11):7-8,32
市地税局紧密围绕“提质提效、优化服务,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这一主题,秉承科学的税收发展观,围绕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在认识上求高度,工作上求力度,服务上求深度,坚持依法治税、科技兴税、服务强税,全力组织税费收入,积极打造“民心地税”,确保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5.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转型。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下,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巨大成效。表现在:首先扩大了投资,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建设国债,调整税收政策,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加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保增长、控通胀,而问题焦点在于财政政策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如何针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实施“点调控”?近日,部分专家对于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实际功效,以及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税改、完善补贴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及经济增长放慢等挑战,中国政府实施了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四年来,共增发5100亿元国债,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过,应该注意到,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国债发行规模会导致财政风险不断累积。因此,只要经济形势好转,通货紧缩趋缓,经济增长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势必要做出调整。2002年4月16日,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同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指出:“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逐步淡出。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长期地执行积极财政政策,而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与货币政策效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代末,中国政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订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哪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大?笔者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得出近年来财政政策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空     
积极财政政策再实行两年是可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还要实行多久,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日前撰文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多长时间,一要看财政承受能力,主要是国债余额、赤字占 GDP 的比例;二要看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何时得到恢复,消费和投资自主扩张的机制何时得以形成。这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因此,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转向,应是一个逐渐淡出的过程。现在看来,积极财政政策再实行两年还是可以支持的。就整个“十五”期间而言,不应期待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