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角度谈谈我州“三角债”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仅供读者参考。 一“三角债”的形成的原因: “三角债”是一种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之间、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工业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形成的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它们之间或交叉、或连环,呈现出一种三边或多边债权债务关系。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企业生产效益下降或处于较低水平徘徊不前、产品积压、资金短缺,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债务,向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前清后欠,有的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三角债”是严重困挠我州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尽快认真清理三角债,解开企业债务链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应收款项存在的问题1.陈年痼疾。“三角债”是企业之间的不合理拖欠而形成的债务链。“债务链”盘根错节,难以解开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严重问题。它锁住了大量资金,困扰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角债难以清理,而企业法人更换频繁的企业,后任却不...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已处在一个十分困难的境地,尤其是流通领域的“三角债”这个沉重的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并且越来越制约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因此,必须下决心对流通领域的“三角债”进行认真的清理。一、国有商业批发企业“三角债”的状况自一九八九年以来,流通领域出现的“三角债”一直困扰着国有商业批发企业。虽然经过前几年的清理,但前清后欠,愈演愈烈。一九九○年,国营批发商业出现了建国以来首次全行业的亏损。使整个批发行业陷入困境。一九九二年,上海市第一商业局所属的八大商业批发公司被拖欠的货款高达26亿元,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国家财政相当困难。而导致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近两年来企业之间出现的“三角债”问题。1990年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银行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全国清理“三角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支持生活流通的正常发展和经济回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形成“三角债”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生企业相互拖欠的源头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出现了前清后欠、越欠越多的现象。主 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清理好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的问题,从而盘活资金,变无效资金为有效资金,才能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状:古语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讲究诚信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危机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信用问题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非常严重。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披露,我国目前“三角债”约有1.5万亿元,很多企业常被迫采用现金支付的手段,因此而增加的财务费用一年约有2000亿元,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应收帐款”存在的几个问题1.难以清理的“三角债”,困扰企业的发展。由于互相托欠而形成的债务链 ,称作“三角债”。其盘根错节 ,难以解开 ,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不仅锁住了大量资金 ,降低了周转速度 ,而且也严重困扰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已成了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痼疾。加之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的频繁更换 ,后任又不愿意承接前任所遗留的问题 ,对应收帐款长期不清理、不催收 ,使这部分资金多年不清 ,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潜在亏损。2 .人为虚挂应收帐款 ,致使资产不实。实行厂长 (经理 )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三角债”是近几年来影响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顽症”,也是各级领导、各经济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为讨债东奔西走,疲于奔命,有些经济实体还专门设立了讨债部门,社会上一些“讨债公司”也应运而生。企业相互拖欠款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乃至影响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组织了全  相似文献   

9.
清理“三角债”是综合治理整顿的必要措施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市企业1银行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地开展了大夫清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9年全年共清理企业拖欠货款82亿元,基本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清理7月末施欠额的80%的任务,并清理了拖欠工程款1.53亿元,受到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的表扬。在1989年清欠的基础上,1990年,再接再励,根据国发(1990)19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和总行的统一部署,经过市内、区域性和全国范围的清欠,共清理119.7亿元,完成当年3月底前拖欠总额104亿元的115%。通过清理“三角债”,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支持生产、流通的正常进行和经济的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顾万青 《上海改革》1998,(10):37-38
前几年,国务院曾把清理“三角债”列为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搞活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并为此数次投入巨额启动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欠工作。经层层滚动,连环清欠,解决了一批“三角债”,对缓解企业的资金,启动市场,促进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全国经济形势走向好转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三角债”和“资金问题”困扰着企业的决策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最近一个时期,笔者结合法院工作的特点总结剖析了涉及保定市企业的100多例经济纠纷案件。带着其中的问题,召开了26名厂长经理参加的座谈会,对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金拖欠行为,早己有之。而拖欠现象迅速蔓延到整个经济领域,则是国家抽幕银根以后,伴随着商业信用危机的发生和银行信誉的受损而发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间的债务链条越拉越长,终于结成了一个又一个难以开解的“三角债”,使资金紧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严重制约着生产和流通活动的正常进行。为缓解资金矛盾,搞活沉淀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开解“三角债”。下面就如何开解“三角债”的对策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3.
孙秀安 《辽宁经济》2000,(12):38-38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当前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  一、造成当前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1.“三角债”日趋严重。施工企业形成三角债的原因主要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过大,超过国家财力,不少项目超规模、超概算、资金不落实,有的工程已经完工几年了,资金却没有得到落实。  2.制度不健全,建筑产品价格不合理,减少了施工企业的合法所得。目前施工队伍相对过剩,“僧多粥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趁机压低报价,甚至连国…  相似文献   

14.
王忠新 《辽宁经济》1998,(12):14-14
国有企业资金周转处于贫血和迟滞状态,其中原因何在?1.“三角债”占用大量资金。1995年底企业间的“三角债”为7900亿元,到1996年上半年就增至8628.35亿元。资金不能如期回收,只能向银行贷款,目前,企业流动资金短缺2/3。货卖钱不回的问题极...  相似文献   

15.
周园 《辽宁经济》2000,(3):47-47
一、企业间“抹帐”行为的成因目前在我国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致使银行结算纪律对企业缺乏制约和惩治 ,企业间相互拖欠的债务大量增加 ,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数以亿计的“三角债”,成为困扰企业家、经济学家的难题。对此 ,国家曾注入大量资金、组织大规模的清欠活动 ,但由于“三角债”的成因非常复杂 ,使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企业自发的 ,或有中介人参与运作的“抹帐”现象便产生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行各业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很多企业出于经营的需要 ,采取赊销方式即…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副总理谈当前热门话题最近,朱副总理就当前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三角债”问题他说,现在再用“三角债”这个说法就不准确了。当前不是原来的“三角债”问题,主要是旧病复发,投资规模失控。二、关于通货膨胀问题他说,去年的一个失策是...  相似文献   

17.
李建国 《发展》2000,(6):46-47
长期以来,“三角债”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以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些经诉诸法律判决后仍无法执行。“执行难”已成为我国又一阻碍经济发展的怪问题。为什么“执行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刊特发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李建国同志《依法执行促进发展》一文。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搞好企业资金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实行新的金融政策之后,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表现为“银行按效益原则发放贷款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和“企业快速发展与资金紧缺”这两大基本矛盾。虽然各级政府、银行部门为此做了极大的努力,采取发放贷款、清欠“三角债”解决企业的债务链等等措施,但是收效不大,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数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清理“三角债”。虽然每次清理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产生“三角债”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亦由于旧体制下不合理的结算原则将商业信用等同于“三角债”,因此前清后欠继续发生,清欠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重新合理界定“三角债”内涵及制定清理对策,实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问题、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十年回顾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第一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当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在中国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方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就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组织进行了清理企业“三角债”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其目的就是力图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经营行为和经济秩序问题(实质就是社会信用问题)。当时,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拖欠债务、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可以说当时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