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我国粮食流通正处于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可以预期,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适应对外开放格局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框架将基本建立。加强粮食市场化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促进和加快新体制的建立。一、从我国粮食流通三个阶段的沿革看粮食流通市场化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流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导向阶段从1953年11月到1984年底是我国粮食的统购统销时期。粮食统购统销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粮食购销制度。它的推行,基本上了满足了城乡人民对粮食的…  相似文献   

2.
粮食体制改革正面临着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比以往粮食流通领域任何一项改革都更复杂、更艰巨。回顾我国粮食体制改革的过程,从统购统销到“双轨制”,由“双轨制”到调价并轨,虽历经几次大的改革,但其运作模式均未跳出计划经济的圈子。随着我国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粮食已作为一种商品,毫不例外的走向市场。从1993年粮价经营放开以来的两年实践,取消定购和居民平价粮供应,到现在宏观调控、恢复定购、保居民供应,平抑市场,这其中的反复和多种原因已造成了国家粮食收购和库存量的减少,粮价逐年上…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国内贸易自由(1949-1953年)到粮食统购统销(1953-1984年),是第一个否定;从粮食统购统销到双轨并行(1985-1992年),再到市场化改革过程(1993-2003年),我国粮食流通即将完成第二个否定。中国粮食流通螺旋型上升的路程,符合否定之否定法则。吴硕同志全面介绍了从国内粮食贸易自由到粮食统购统销这一发展过程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本刊分三期刊登。本期请看:  相似文献   

4.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条件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粮食流通体制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制度,聚集资金用于发展城市和工业。在惊叹农业为城市和工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严重地剥削了农民,窒息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1978年伊始的市场化改革在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同时,也启动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的进程,改革的实质是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和调节粮食的生产和流通。但…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国内贸易自由(1949—1953年)到粮食统购统销(1953—1984),是第一个否定;从粮食统购统销到双轨并行(1985—1992年),再到市场化改革过程(1993—2003年),我国粮食流通即将完成第二个否定。中国粮食流通螺旋型上升的路程,符合否定之否定法则。吴硕同志全面介绍了从国内粮食贸易自由到粮食统购统销这一发展过程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本刊分三期刊登。本期请看: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形势继续保持大好的局面和持续发展的趋势。粮食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粮食市场平稳,库存仍处于高位,粮食价格在低谷中徘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主销区购销市场化的步 伐加快,粮食行业的战略性调整正在全国推进。当前粮食行业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的紧要关头,概括地讲,就是面临入世的新时期,改革的攻坚期,需求的旺盛期,生产的新周期。———中国正式成为世贸成员。这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它标志着我国将全方位、宽领域、多方面地实行对外开放,把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参加到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去。从粮食行业来说,以此为契机,如何使中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对接,立足于国内,考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加国际竞争,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成为我们面前的头等重要课题。———以粮食购销市场化为新的起点,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导向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粮食企业的改革将全面推进,不论东、中、西部地区,也不论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新问题,改革步伐之大、程度之深,都是粮食业前所未有的。———跨入新世纪,人民生活全面向小康水平迈进,粮食需求进入旺盛期。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现行粮食制度的评价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粮食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是:1、取消了高度集中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实行了国家保持少量定购任务的自由购销政策。2、基本放开了粮食的购销价格,实现了购销同价.改变了单一的国家定价的价格管理形式,初步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国内贸易自由(1949-1953年)到粮食统购统销(1953-1984年),是第一个否定;从粮食统购统销到双轨并行(1985-1992年),再到市场化改革过程(1993-2003年),我国粮食流通即将完成第二个否定。中国粮食流通螺旋型上升的路程,符合否定之否定法则,吴硕同志全面介绍了从国内粮食贸易自由到粮食统购统销这一发展过程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本刊分三期刊登。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特殊商品。由于实行了几十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造成许多企业观念陈旧,机制转换缓慢,管理落后,经营粗放,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缺乏独立进入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改革滞后,不适应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我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粮食企业也经历了从长期的粮食统购统销逐步过渡到放开价格、放开经营的过程。这样,在计划经济掩盖下的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粮食企业也存在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从我国粮食流通沿革看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 ,粮食流通大体可分 3个阶段 ,即从生产导向开始 ,经过销售导向 ,进入市场导向。第一阶段 :生产导向阶段。从 1 95 3年 1 1月到1 984年底 ,是我国粮食的统购销时期。粮食统购统销保证了国家对粮食流通的垄断 ,基本上满足了城乡缺粮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并通过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形式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积累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粮食严重短缺 ,长期求大于供 ,从而形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的流通格局 ,生产者追求的是粮食生产数量而不问质量 ,粮食…  相似文献   

11.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立法宜早不宜迟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工作都是单纯地在党和国家粮食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从1950年到1953年,实行的是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粮食自由购销政策;从1953年开始实行统购统销,一直坚持了30余年;1985年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1989年改为国家定购,1993年以后国家逐步放开粮食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各地逐步改变或取消了城镇居民口粮凭证定量供应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百年光辉历程,先后实施了统购统销、放开购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粮食事业发展。改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经营积极性;坚持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取向,逐步放开购销和价格;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实施粮食宏观调控,遵循从"国家统购统销强制干预"到"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渐进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流通市场化的粮食运输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运输是粮食流通的重要环节,是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重要保证。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条件下,粮食运输凸显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如何提高粮食运输水平,提高运输效益,对促进粮食流通市场化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趋向(一)定购制度弱化,保护价的品种和范围缩小8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通过定购粮食保证基本粮源。80年代以后随着粮食定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提高,粮食市场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粮食定购属于低价收购制度,造成国有粮食企业巨额…  相似文献   

14.
粮票,是我国粮食购销实行计划体制的缩影。自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1955年粮食部发行第一版全国通用粮票以来,到1993年粮票在全国基本上被废止的近四十年中,我国先后发行了数量庞大、用途各一、名称不同的粮票。本文通过对粮票名称进行分类研究,来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的粮食政策,从而揭示粮食工作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粮食市场化改革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一、保障军需民食的口粮粮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为保证军需民食、国家建设和政权稳定,1953年,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  相似文献   

15.
浅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市场化”转轨。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随着出现了“卖粮难”、“地区…  相似文献   

16.
粮食多渠道流通政策的由来从1953年底到1984年底的31年间,我国粮食流通实行统购统销体制,由国有粮食部门代表国家实行垄断经营。自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后,粮食流通体制出现新的变化,这就是在国有粮食部门继续承担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其他经营者开始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粮食流通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怎样进一步规范多渠道经营者,并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多渠道粮食流通?李鹏总理在199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建立‘一主多辅’的粮食流通渠道",在199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又指出"粮食经营要实行‘一主多辅’的原则";朱镕基副总理在199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也指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坚持‘一主多辅’的原则"。国务院领导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研究》1996,(6):10-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须坚持和完善现行粮食定购制度四川省德阳市粮食学会(一)我国从1953年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期间对购销政策进行过若干调整。1985年国家试图把粮食放开,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这使一些人产生错觉,认为粮食已经过剩,...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稳健、顺利地实现了从“统购统销”向“购销市场化”的转轨。粮食经营从垄断走向开放.国有粮食企业产权从国有独资逐步走向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郑晶 《南方农村》2005,(6):40-42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沿海省(市)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及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广东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选取了与广东粮食生产习惯、种植结构相似的南方水稻主产区各省作为比较对象,对广东现实的粮食生产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进行总体测算和评价,进而论述了广东省粮食产需矛盾,并提出了近中期广东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表明,粮食商品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政府和粮食部门,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创造条件,迎接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到来,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