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与信贷/GDP的月度数据,采用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探究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相互影响关系,而且长期的效果更明显;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调控,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浪潮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改革建议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演变与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大要素(即分析、监管和组织框架)的相关文献,厘清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提出了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个体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和2005-2012年我国4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计算银行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我国现行的主要审慎性监管指标与银行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1)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对银行效率均具有边际递减的促进作用。(2)流动性比率对银行效率的抑制作用呈边际递增性;贷存比对银行效率具有边际递减的促进作用。(3)拨备覆盖率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具有非单调性;贷款拨备率对银行效率具有边际递减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按我国现行标准实施的审慎性监管没有造成银行效率损失,但单纯依靠提高审慎性要求的监管方式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我国对金融业的监管存在宏观审慎理论认识不足、微观审慎对顺周期行为的失控及经济政策对监管效率的制约等问题。因此,应有效运用宏观审慎框架,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提高监管的整体效率特别是提高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5.
后WTO时期外资银行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现代财经》2007,27(9):14-16
后WTO时期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更加自由和便利,从而加大了金融风险,也给外资银行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内外资银行有别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对外资银行有效监管的客观需要,宜通过制度创新来构建高效的外资银行监管机制。应以审慎性原则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目标,以WTO规则为基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模式;还需依据《巴塞尔协定》明确规定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审慎监管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必然要求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这一审慎监管制度需要充分借鉴巴塞尔协议和WTO金融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则,从平时的"常态"监管和特殊情况下的"异态"监管两方面入手.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在"常态"监管方面较为完备而"异态"监管方面存在缺失.且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中的"审慎例外"原则尚未正确地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中,我们必须尽快将其正确地转化为国内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应逐步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明确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关注信贷增长、资产价格的变动和金融机构整体的稳健性及相关性,要及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美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基于此,本文在对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原则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监管者的深刻反思,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区别于微观审慎监管,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内容做了详细梳理.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对其概念、维度划分、实施主体以及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最后将之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比较以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阳 《时代经贸》2012,(6):201-201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美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基于此,本文在对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原则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国际金融监管界逐渐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情况,研究了我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关注点,而后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伟 《经济导刊》2011,(10):30-31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体系很多缺陷,在宏观层面无论是对市场价格泡沫对连锁性系统的风险,还是市场与区域间缺乏协调,以及微观层面的市场披露、清算以及结构杠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缺失以及未能有效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控制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美国出台了意在重塑其金融监管体系、重振其金融竞争力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将是影响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重要变革。该法案对美国金融业和监管架构及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方向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该法案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是:应寻求金融监管与市场力量的动态平衡,在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并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开展金融综合经营。  相似文献   

14.
李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69-70,106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宏观效率包括小额信贷运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率和政府监管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效率,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农村地区货币量与农村经济总量比率、农村地区货币结构比率、政府调控农村小额信贷措施的影响力、政府调控农村小额信贷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偏离程度等。受农村小额信贷运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率较低和政府监管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效率较低的影响,目前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宏观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蒋海  罗贵君 《经济前沿》2012,3(2):134-149
近期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微观审慎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Ⅱ》,不能有效解决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同时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各国金融当局和学界开始关注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金融管理制度的目标。为了反映这一最新研究进展,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对微观审慎监管缺陷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梳理了关于逆周期宏观审慎银行监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是建立在反复征求业界意见和研究监管实践的基础之上。监管目标和监管对象明确,同时融合新巴塞尔协议、金融集团监管论坛关于对金融集团监管的原则,是对后续各种类金融集团进行审慎监管的积极尝试,对于正在探索金融集团监管的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 SGE 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搭配,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全面稳定。为了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以保持宏观经济的全面稳定。  相似文献   

18.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有效监管是GATS框架体系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两大基本目标.为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GATS及其附件规定了审慎监管制度,由于审慎例外条款自身规定的抽象性及其优先适用性大大削弱了金融自由化的成果.为弥补审慎例外条款这种实体性规则不足的缺憾,GATS为成员方规定了审慎监管标准协调与认可的程序性义务.GATS框架下的审慎监管制度对中国金融业的自由化与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欧美等国纷纷建立宏观审慎机构来监测和管理系统性风险。我国也应尽快明确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开发,加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从而保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