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经济地理》2011,31(3):426-431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魏玺  席广亮  甄峰 《经济地理》2022,(6):55-63+82
随着城市和区域联系的不断深入,以人流为代表的流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流动性逐渐成为商业体系研究的重要视角。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POI、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在分析商业体系及实际服务人口流动性特征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南京都市圈商业体系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以及空间分异特征。(2)南京都市圈呈现城市内人流联系紧密,而城市间人流联系相对较弱的特征,跨市人口流动在城市交界地区集聚程度较高。(3)南京都市圈商业体系与实际服务人口流动性耦合协调性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处于高能级商业空间集中于少数街镇的不均衡状态,以及商业体系与实际服务人口流动性发展不同步的态势。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市圈商业体系优化配置需要更好地顺应流动性规律,立足于实际服务人口分析与预测,构建动态分级分区的商业服务体系,以促进都市圈商业空间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业集聚是产业集聚现象的一个特例,是流通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商业集聚文献的梳理,时商业集聚的形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Hotelling模型分析、集聚经济分析),论证了商业集聚在现代城市、产业园区、商业街、商务中心区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本文从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功能特征、分类以及可识别性入手,分析其一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永超  王士君  李强 《经济地理》2011,(9):1504-1510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商业布局模式创新成为城市空间变化的主要方面之一,并且在城市空间对外扩张和各种新要素的多重影响下,出现新的发展特征,形成基于传统但又有别于以往的商业布局模式。选择小尺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区域购物流模型和GIS热点分析工具为定量研究手段,研究县城商业布局模式。研究认为,县城商业布局存在2种基本模式:以区域购物流强度为表征的交通——职能布局模式,以及由商业网点购物流强度的G统计值得出的圈层布局模式。2种布局模式相互叠加,则圈层布局模式将产生多职能中心与交通轴向的空间变异,形成变异圈层布局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县城的商业空间划分成5个圈层和两个职能中心,并在各个圈层中都体现出商业空间向交通轴线集聚的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交通区位、消费空间差异性、社会关联作用是影响小尺度区域商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活方式而出现的商业空间,颠覆了传统工业时代商业空间的存在形态,在未来的商业世界里,商业空间是以一个个的漩涡状的商业黑洞状态存在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布局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本文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化的作用机制来阐明产业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演化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业内庭空间设计不仅涉及到物理环境、空间环境、视觉环境,同时还是心理环境、文化环境、智能环境的设计.透过优美的购物环境,消费者会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刺激消费欲望.而日益更新的消费文化、经营理念、设计风格、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变化又将推动商业环境的更新发展.现代的商业空间,更加的人文化、人性化、艺术化,是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完美结合.因此,现代商业空间设计是一个多角度、多元化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西南大学周边商业空间为例,基于信息熵模型分析其周边实体商业空间与网络商业空间的分异特征,结合高校学生的需求特性,探讨高校周边商业空间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高校实体商业空间的网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端点优势,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信息熵、均衡度的高低与该街区的历史发展沿革、有效人流量、交通可达性密切相关。(2)高校网络商业空间中饮食网点类型日益多元化,娱乐休闲日益网络化,其信息熵和均衡度与街区内商业种类以及商家对网络利用的熟悉程度有关。(3)饮食类网点在高校周边实体商业空间和网络商业空间中均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空间距离上遵循"距离递减"规律。(4)高校周边实体商业空间现状分异特征的形成是可达性、地租、学生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以及商户"互联网行为"对于高校周边网络商业空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伟  聂冲  贾生华 《技术经济》2009,28(10):93-97
本文基于空间市场的视角,对商业房地产空间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商业空间的多样化,以及与商业空间租赁相关的租金、租赁行为、租约及空间的租买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