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会展行业与时俱进,提出了绿色会展的概念。绿色节能环保科技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绿色会展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会展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会展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绿色会展的先进理念,对绿色会展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阐述,并探讨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强调GDP速度转变为强调经济发展质量与人民获得感。新时代,产业技术革新改变了众多产业的发展路径,并影响到这些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展行业就是受时代浪潮所影响的行业。会展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市场系统和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许多会展企业面临着诸如会展内容均质化和绿色发展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部分会展企业外部竞争力较低,并且缺乏全面的标准化系统。因此,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会展企业可着眼于提高自身的绿色会展水平,加强外部交流合作,加强会展行业的标准化系统建设,以期促进我国会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色会展是绿色会展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条件,绿色产业链是现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作为会展商务区发展的重点,更是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星海会展商务区每年都会有不少的展会参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加快了会展产业的发展速度。现在星海会展商务区的产业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强,我们应该从容应对,针对大连的经济现状,制定相应的方案,促进大连星海会展商务区的绿色会展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愈加重视,绿色会展在业界内也引起高度关注,绿色办展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国各地积极进行绿色会展实践,打造绿色会展城市。为推进大连市绿色会展的进程,本文基于绿色会展相关概念对大连市绿色会展项目的开发状况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其在开发绿色会展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在会展企业、参展企业、会展场馆、其他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从四个方面探讨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场,分析了我国会展旅游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三方面影响,进而提出了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三点建议,最后又综合分析了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德国会展业给我国会展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被誉为世界展览王国,它以许多知名的会展品牌享誉世界。德国的会展行业得以发展与德国政府等各个方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的会展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通过对德国会展行业发展的动力进行分析,为我国的会展行业发展提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滨海新区会展经济运营方式的研究发现,很多不利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蔓延,这些因素对滨海新区会展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基于此,作者从发展绿色会展对提升滨海新区会展形象的必要性入手,从众多绿色会展的形式中探索适合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手段,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期对绿色会展的实施推进,绿色会展正确实施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会展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文章认为网络会展有无可比拟的功能和优势,但是从中国会展的发展现状看,网络会展只能作为传统会展的补充和配角,而我国未来的会展业将是传统会展与网络会展既互相融合,又互相竞争的发展态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会展的相应保障措施,特别是提出了要加强伦理保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会展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文章认为网络会展有无可比拟的功能和优势,但是从中国会展的发展现状看,网络会展只能作为传统会展的补充和配角,而我国未来的会展业将是传统会展与网络会展既互相融合,又互相竞争的发展态势.最后,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会展的相应保障措施,特别是提出了要加强伦理保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三维视角,就绿色会展的概念、相关评价体系以及管理实践进行了评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概念层面,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五条不同的理论主线,形成了理解绿色会展概念的不同视角;在实践领域,绿色环球认证、事件持续性管理体系、绿色会议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相关评价标准,以及部分目的地国家、会展组织者、会展供应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绿色管理实践,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绿色会展的实践发展。但总体来说,目前国际上有关绿色会展的理解以及相关的实践主要集中于环境视角,缺乏对经济、社会效应的足够关注。在未来,一方面需要继续关注绿色会展的环境效应,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经济、社会效应的研究与实践,以维系会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连会展业的蓬勃兴起,大连被看作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会展第四城。大连会展业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角度,剖析大连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我国其他成长中的会展城市提供借鉴。尽管大连市会展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就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2002年我国国际会展业经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2年我国国际会展业的参访者人数与参访者的花费及其构成为例,对我国国际会展业经济影响的相关乘数进行测定;并对2002年我国国际会展业的区域经济产出影响、收入影响及就业影响进行评价。该成果对合理认识与评价会展业的经济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展馆视角的我国会展区域竞争力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我国各省区展览馆位序和经济适应程度着手,引入展馆位序比和展馆经济比,采用四象限法把我国不同省区的展览馆发展分成竞争潜力大-开发超前型、竞争潜力大-开发不足型、竞争潜力小-开发超前型、竞争潜力小-开发不足型等四种发展类型,并从提升区域会展竞争力的视角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SWOT分析的会展旅游之对策研究——以浙江宁波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是发达的轻工业城市和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灵活的制度优势,凭借自身优越的条件,近几年来会展旅游发展迅速。会展旅游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带动相关产业如餐饮、宾馆、零售、交通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显而易见。如何更好地发展会展旅游对宁波的经济建设和整体旅游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勇军 《商业研究》2012,(3):114-120
目前,在我国展会领域存在以政府为中心,和以展会与组办方为中心两种典型的组织网络。这两种组织网络在结构性嵌入、关系与知识治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后一种组织网络更符合网络治理的发展趋势,并在关系与知识治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前者与中国渐进式改革进程相对应,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逻辑,转变自身也应符合这一历史逻辑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是国内会展行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其具有独特的会展经济模式,无论是在政府招商建设还是展馆周边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都逐渐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知识产权意识淡薄,高级专业会展人才匮乏,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展览业竞争加剧等。因此,应加强行业整体的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保护参展商的权益;加快高级会展专业人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队伍培育制度;深化与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体系,促进会展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会展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会展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会展企业只有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会展企业的管理特征,提出培育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即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习与创新,和营销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会展旅游业也以其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全球性产业。沈阳会展旅游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沈阳会展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需要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会展品牌构建与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品牌对于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显,许多会展品牌甚至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从对城市会展品牌基本特征的分析入手,在探讨了会展品牌的定位和成功要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城市会展品牌构建的五大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敏 《中国广告》2009,(10):100-101
会展教育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之中。其学科定位是一个在现行学科体系中如何确定其归属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对会展活动的本体概括,提出会展是一种以现场聚集为形式的营销沟通服务,其外延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以及其他相关活动。营销沟通服务包括公关、会展、广告、传媒等服务,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呼唤现代服务学作为学科门类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