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进步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长期以来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客观上受到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又与人们考察的时期长短相关。早期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不乏一些有见地的结论。当代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的事实,为进一步研究其就业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对不同劳动力群体的需求模式与失业效应变化做了理论描述,形成了关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判断,由此说明技术进步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阻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劳动力素质 ,贫困地区重要的劳动力是妇女 ,贫困地区妇女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妇女人力资本的投入。文章认为加大对贫困地区妇女人力资本的投入 ,提高贫困地区妇女劳动力的素质 ,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虽然诱导性技术变革理论存在某些缺陷,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地解释农业技术结构进步取向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区分三种不同的技术结构取向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因其主导技术的选择以及技术结构的整合效应将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借鉴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技术进步的总体作用.然后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人力资本当作一个生产要素引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在短期内受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强性约束。长期来看,约束因子会不断放松;劳动力迁移对迁入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6.
王鑫 《技术经济》2015,34(2):77-83
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城乡分离和城乡融合的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如何受制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研究发现:在城乡分离的状态下,若不存在技术进步,则农业就业比重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当出现技术进步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将使经济进入一个高水平的动态过程;在城乡融合的状态下,若加速的资本积累未匹配正的就业增长率,则经济将被导入一个低水平的动态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罗军 《财经科学》2014,(4):61-7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韩青江 《技术经济》2021,40(1):38-48
通过构建模拟机器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及社会福利动态影响的均衡模型,分析发现:短期内,机器人技术进步对低技能劳动者的薪酬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和科学家群体的薪酬与就业产生正面影响,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长期来看,机器人技术进步对所有劳动者的收益与福利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机器人技术进步会促进劳动者就业结构的转移,由低技能向高技能转移,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为了实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同步,需要政府进行适时干预,将技术进步的资本收益在不同劳动者群体中再分配以稳定就业与经济增长.为实现智能制造与就业稳定,政府应该稳步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不可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地区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各地区就业产生负向影响,同时对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别: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第一、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就业有负向影响。为优化地区就业结构,应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选择适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集聚是人力资本的发展趋势,如何规划协调好人力资本集聚并最大化其技术进步效应是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现有文献主要是基于宏观经济视角进行方向性的研究,而没有深入系统地剖析人力资本集聚影响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鉴于此,在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集聚促进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总结归纳为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激励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三个主要方面,以期为地方合理发挥人力资本集聚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并使用ARDL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效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在短期中,技术变化当期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变化的改善也会对就业人数的增加产生抑制效应,同时,在长期中,技术变化对就业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可以带动就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中部地区吸收利用FDI的现状和特征,计算出了中部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构建VAR模型对FDI和TFP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FDI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中部地区在吸收利用FDI过程中要引导技术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公平环境,扶持本土企业;鼓励中外合资,强化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3.
曲金艺  李伟  曲智 《技术经济》2021,40(5):10-15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飞速变革,科学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愈加明显.通过对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中国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的作用方向.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具备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技术水平越高其对外资进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两者具备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中国先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外资的依赖程度将不断降低.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外资进入质量及完善外资引进政策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163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间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进口能否产生技术溢出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这一问题,首先构造了进口结构指标及技术进步指标,然后对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强,但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有机结合,用竞争扶持代替关税保护这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制造业行业水平上对技术追赶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技术前沿面来衡量技术差距,并在控制了技术吸收能力差异后,利用面板数据估计了追赶率。在1988~1997年间,在不同行业上,技术差距的变化趋势差别明显,整体上追赶率较低;而1998~2005年期间,在整体和行业水平上,均具有较高的追赶率,技术普遍地表现出公共品特性。东部地区在吸收能力上强于中西部地区,中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较小。相比东部,中西部技术水平较低,具有较大追赶潜力,可以通过提高吸收能力来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17.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耗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能耗,随经济水平提高两者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远高于直接能耗。影响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间接能耗的收入弹性是一般消费收入弹性的三倍,说明收入提高使消费者选择了更多高能耗产品,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类开支。我国应该在提倡可持续消费、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努力争取降低家庭间接能耗。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风险投资在许多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风险投资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利用我国1994—2008年风险投资额、R&D经费支出和国内发明专利量等数据,通过SPSS回归分析发现了我国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但得出了公司研究开发支出(R&D)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较明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我国风险投资环境和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区域层面对公司治理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外向性、外商投资、信贷规模以及技术产出效率的差异之后,省级股东治理指数与省级R&D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省级经理层治理指数与省级R&D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随着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地区经理层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促进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来源地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测算出中国的技术进步指数,然后应用协整理论检验技术进步与来源地为香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4组外资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4组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短期影响,最后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识别4组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得出的结论是:4组外资在长期对中国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影响,在短期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中美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