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之一,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政策改革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北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文探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并探究空间发展的特征与正在发展壮大的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利用1993年到2000年上半年北京城市建设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实证分析显示土地价格及土地开发密度都随着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还表明地租的曲线的空间变化与土地使用类型相关.这些实证证据支持如下结论:正在形成的土地市场确实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和空间形态.实证分析还显示地租曲线的斜率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正如城市经济理论所预测,地租曲线斜率的下降是由于北京大量的交通投资降低了交通成本,从而又反过来使城市土地地租空间变化曲线发生旋转.土地-资本替代弹性指数的增加意味着价格影响土地开发密度.这两者的变化都反映出北京的土地市场正走向成熟.应该指出,在土地市场之外(在行政划拨的土地上)进行的大量开发对北京正在形成和发育的土地市场会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集约“和“粗放”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是从英语中吸收过来的。英语中“Intensive”可译为”加强的、密集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最早源于地租理论中对农用地的研究,后经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及马尔萨斯的土地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等理论的演变,逐渐分化独立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地价只不过是房价中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的存在形式,市场可接受的房价高,才会引起地价高。  相似文献   

5.
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只要土地所有不出卖土地所有权,即可无限期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或出租土地以取得地租收入。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具体又分为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但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际上保有最终所有权。我国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后。逐渐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制度,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规定,  相似文献   

6.
媒介视点     
全国首个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落户安徽。近日宿州市蛹桥区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土地流转信托项目,流转土地5400亩,农民收益从之前的单一地租转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收益”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地租资本化与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关系,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非实物性货币"。非实物性货币是指未来还没发生的每年的地租被折现以后(地租资本化),通过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担保贷款创造出来的货币。利用与非实物性货币有关的经济理论和韩国的经验(1975~2006年),证明非实物性货币实际存在,该货币造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市场问题和金融市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租资本化"和"房地产担保贷款"。对中国而言,目前在深圳实验的"土地使用权年租制"和在一些城市研究的"物业税"政策是中国土地政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地价格是为购买获取土地预期收益的权利而支付的代价,即未来地租(收益)的资本化。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经济规律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土地价格尤其是城市土地价格不仅仅由当前的土地利用现状决定,土地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也是影响土地价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清理划拨土地势在必行 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实行的是单一的,无偿,无限期使用的行政划拨制。自1982年建成深圳特区时,深圳率先按城市土地的不同等级向土地使用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从此拉开了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序幕。据统计,当前全国城市,建制镇,工矿区划拨土地有1亿多亩,实践证明,这种城市土地行政划拨制,使国有土地的使用变成了实际上的所有;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从经济上得到实现。在理论上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城市土地行政划拨制,造成了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与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长远角度看,实施年地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实施年地租制的优缺点,分析了地租的内涵,探讨了可能的年地租制实施方案,给出了从地价款推算年地租的公式,并给出了实施年地租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是由地产和房产共同构成的结合体,也就是房地产的价格是由土地的价格和房产的价格共同构成的。土地具有独立的地价,而房屋则不然,它总是建筑在土地之上的,不能单独存在,因而也就谈不上有单独的房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房价和地价总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通常所讲的房价涨跌,总是包含着地价(或地租,下同)在内。  相似文献   

12.
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介绍了城市经济动态模型。通过利用在经济学中广泛的效用函数及对效用函数的优化 ,得出城市土地地租有三部份构成 :农业土地地租 ;土地发展成本的租金 ;和区位或可达性所带来的级差地租 ,并进一步推出城市土地价值有四部分构成 :(1)农业土地价值 ;(2 )土地发展成本 ;(3)可达性的经济价值 ;(4)可预见的未来土地地租增值所带来的价值。相对应 ,城市边缘非城市土地价值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与农业土地地租有关的土地价值 ,另一个是可预见的土地转变成城市用地后未来土地地租增值所带来的价值。城市经济动态理论及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土地地租和土地价值理论 ,加深了对土地价值形成和发展的理解 ,有利于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 ,以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推动城市发展。最后 ,结合中国国情 ,文章分析了城市政策及土地政策对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何获得房地产开发效益,本文认为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系统模型,对房地产业经营特别具有指导意义。地租理论指出,地租为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2.土地位置的差别;3.在同一地块上各个陆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由前两种条件产生超额的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Ⅰ,由后一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14.
郊区房地产的开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郊区化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因而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土地经济学理论,土地使用者必须向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租以体现承租关系;必须交纳级差地租以体现所有者的剩余价值拥有权。绝对地租以外的级差地租Ⅰ和Ⅱ,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各城镇之间以及同一城镇内不同区位或地段上土地收益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明显的地租梯度。合理确定城镇土地使用费,必须科学地制定城镇土地的分等和定级方案。土地使用费与对土地的开发整治投入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把城市土地经济关系即城市土地经济问题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土地部门的工作者,就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发表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观点和意见,把城市土地经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在城市土地经济的研究上,也存在着许多争论,现就城市土地使用费问题,谈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使用费的构成与绝对地租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个  相似文献   

17.
土地价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未来纯收益的现值总和,其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得的预期土地收益(地租)的多少,而预期土地收益受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实际的土地价格评估当中,就某一具体宗地而言。上述因素都已经不会改变,唯一决定土地价格的是用途。  相似文献   

18.
王德明半年内连开五家店,上海滩的游戏规则:绝对的狂,绝对的敢,绝对的努力;王德明的游戏规则:绝对的信任,绝对的权力,绝对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王德明要实现中国最大百货集团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正>香港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政府享有土地所有权,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其实质是香港政府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并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称为地价收入,内地称为土地出让金。香港的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租、税、费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体现着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纯粹的经济关系。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是平等的。房地产收费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者或使用者对行政管理单位或中介机构提供的各项劳动或服务的补偿。既然是补偿,就应当是一种等价交换的行为。与地租和房地产收费不同,房地产税收则是国家以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房地产收益分配的形式,它具有三方面的特性:(1)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以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