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最近几年贵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合理的开发贵州旅游资源,把贵州的旅游资源和其周边几个地区相比较,找出优劣势以期对贵州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走出生态旅游的误区,搞好生态旅游的定位,处理好开发中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好社区居民的参与工作,制定好旅游发展对策,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教育,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贵州的生态旅游一定会取得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大连"的发展思路要求树立"大旅游"意识.生态旅游代表着当今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优化大连旅游的资源结构和产品体系.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这为大连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搞好生态旅游规划,突出自然美学价值,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并且面向青少年和家庭旅游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旅游资源开发应走生态旅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依靠自然环境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重庆金佛山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其开发仍应走生态旅游之路,才能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探广西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广西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由于强调大自然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在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往往对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从广西民族生态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探讨民族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问题,促进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民族生态旅游产业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采用生态学、旅游资源学和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结合都市旅游系统的特征和资源基础,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初步阐述了其内涵;分析了都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都市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阳光、环保的生态旅游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据估算,全球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约为20%2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世界各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旅游发展不平衡,欧洲发展最好,其他区域发展各异。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已有20多年,主要是依托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旅游教育尤其是森林旅游教育发展异常迅速,科学研究成果丰厚。  相似文献   

8.
重庆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旅游资源在自然环境和人生态两方面既有优势又面临危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是发展重庆旅游业、保持其魅力的关键。应从宣传、环境评价、规则、旅游产品开发、法制建设以及产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加快重庆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31个有代表性福建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有1处,占3.2%,说明福建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小;属于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点)分别占3.2%和19.3%、58.06%、12.9%、6.45%.建议福建滨海城市在保护前提下,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并优化组合富有生态内涵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充分开发和利用广西特有的茶文化资源,发展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扼要介绍了广西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并就开发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问题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株洲市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作为宝贵的旅游开发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已制定了《株洲市宗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宗教文化旅游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活动推动株洲旅游业的发展。但宗教旅游资源利用条件不够完备,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整体不均衡,宗教文化旅游辐射力度不强。应突出"主题",挖掘"特色",打造"品牌";加强旅游资源的多方整合;注重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寺观内在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中央十八大提出,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解决农村发展的战略规划。贵州乡村经济的发展,应将乡村地区结合禀赋资源、经济状况和文化技术水平,发展特色旅游业来作为农村小城镇的主导产业。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以贵州农村地区资源和旅游收入绩效来实证建设与发展旅游小城镇意义,分析贵州目前乡村观光旅游存在着多种无效率的路径锁定,并创新性提出中国乡村旅游特有的一种无效率路径锁定,村级组织锁定,进一步提出旅游小城镇建设就是打破这些锁定的最有效路径创造,最后提出旅游小城镇建设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以洪湖湿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旅游对于湿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洪湖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通过湿地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洪湖经济发展和推动湿地保护。洪湖湿地生态也面临一些生态问题,影响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展。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订科学规划,进行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建设,采取措施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和旅游商品开发能力,推动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2005—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属于一般协调发展水平,但非常接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发现,南京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应进一步凸显的观点。最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这份报告以两天的视察为基准,评估中国海南省保亭县的优点、缺点、机会与威胁。报告指出由于当地资源丰富且多样化,如果能全盘考量市场趋势并慎开发,观察事业将会有长远和良好的展望。仔细考察目前何种观光产品正在销售以及何处存在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非常必要的。农业观光与生态观光也许能成为机会。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许能将其更透明化,但必须记住这样的文化是十分珍贵且脆弱的。报告同时建议现存的基础建设应维持在它们的最高水平,而新进且昂贵的投资则应该慎重行事。观光产品可透过高密度的劳动力投资来改善,例如、步道的兴建,发展市场营销规划,将各类资源纳入此规划并向观光从业人员与旅游散客销售。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为代表的典型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主要局限于喀斯特自然景观资源,对其他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发掘不够,导致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资源优势转化率低.以贵州为例,探索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各种类型,构建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最后提出充分挖掘多种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价值、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注重参与式旅游产品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议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属于绿色消费,鼓励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使旅游者自觉地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将传统的旅游方式向生态旅游的方向不断转化,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其发展导向,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以他所知的自然地理环境,描写了区域优势资源如何转变为财富,并充分肯定了各个区域不同资源的价值性与重要性,这对现阶段开发优势旅游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以《货殖列传》中所折射的思想为基础,分析了关岭县的资源优势,探讨关岭县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关岭县进行旅游开发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旅游业在全国及国际上的竞争力却不高。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还不太成熟。各区域之间存在无序竞争、合作力度不强、旅游相关产业不能协调发展等问题;资源开发上还存在综合开发力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河南省要想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深挖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加强旅游企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效合作,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的多重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何全面理解并理性看待生态旅游,一直是旅游业和保护界的中心话题。在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行简要评述后,提出了一个理解生态旅游的框架(5W1H),并围绕“是与不是”、“能与不能”、“需要和不需要”答问题,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